新华社上海10月31日电 题:一部志书、一个展览:向上海世博会闭幕十周年致敬
新华社记者吴宇、许晓青、吴霞
10月31日是中国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闭幕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位于上海的世博会博物馆,一部特殊的志书、一个别致的展览首次与公众见面。
这部志书就是由460多万个汉字和2000多幅图照“铸就”的《上海世博会志》,展览的名称是《十年,筑梦前行——上海世博会十周年图像展》。
熟悉的上海世博会会徽,可爱的吉祥物“海宝”,一幅幅带有强烈世博印记的新老照片,将人们带回十年前的黄浦江畔。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包括东道国中国在内的全球190个国家和56个国际组织,在上海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里,共同演绎了一场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盛会,累计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7308万人次。无论展览规模还是参观人数,均创世博会1851年诞生以来最高纪录。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首次举办综合类世界博览会,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活动。早在2003年底,《上海世博会志》就列入《上海市志》规划,2011年8月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前后历经18个年头,多达千余人参与编纂与评审。
“这部重大事件志,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记述了1999年5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申办世博会至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的申博、筹博、举博的全过程,重点记述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璀璨耀眼的184天展示、活动、论坛、运行、服务、保障的举办过程。”原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委员会执行主任洪浩说。
打开上、中、下三册《上海世博会志》,一页页慢慢翻阅,当年的“世博人”感慨万千:有人回忆起当年申办筹办的艰难岁月;有人难忘2010年10月16日世博园区迎来单日最大客流103万人次;有人感慨世博会带给上海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有人不忘传承世博精神,即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更属于全中国。她是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缩影,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真实样貌。这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将因《上海世博会志》的问世而永载史册。”世纪出版集团董事长黄强说。
以一个什么样的展览向上海世博会闭幕十周年致敬?答案是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从今年5月1日起,世博会博物馆对外公开征集有关上海世博会的图片和故事,得到海内外广泛响应。截至展览开幕前,共收到图片3192张、视频12个、实物15套(65件),参与者中有当年的世博观众、世博志愿者、世博工作者、世博小记者、外国友人等。
一位名叫陈晔佳的志愿者,十年前是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志愿者,在地铁站引导四方来宾。今年,这位“85后”女性又作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志愿者,在虹桥机场忙碌。她在应征照片中留言:“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让生活更美好’的人生感悟。”
从2009年4月收到在日本发行的第一张上海世博会门票起,山田外美代就立下了在上海世博会184天会期里每天入场参观的目标。她为此专门在上海租了一间公寓,并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世博奶奶”的爱称。她在应征照片中留言:“上海世博会的每个精彩瞬间,我都在现场。”
世博会博物馆策展人项欣荣当年也是一位办博人。他这样叙述《十年,筑梦前行——上海世博会十周年图像展》:“世博,我来过,一段美妙的光阴,坚定前行的脚印。十年之后,我带着成长的记忆,重启世博之旅;我追逐梦想,我践行世博精神,为了这份曾挚爱的事业……”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