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半年全国新增就业564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2.7%

2020年07月25日 07:32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韩秉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翻开2020年上半年就业成绩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2.7%。

  这是来之不易的62.7%。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工作都造成了严重冲击,就业形势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感慨,今年上半年就业工作“很不寻常”。

  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就业政策集中出台,为打赢稳就业战役“保驾护航”。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之下,上半年整体就业走势前低后稳。市场需求经历了疫情初期的急剧下滑后,逐渐实现由负转正,并正在延续回升态势。

  援企稳岗力度不寻常

  今年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较2月份顶峰下降0.5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84%。

  “从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来看,未出现大的波动,基本符合预期范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疫情期间,各项就业优先政策出台更为密集、力度更大,为守住就业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就业,首先要保市场主体,尤其是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从建立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延长普惠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到实施社保助企“免减缓”行动、启动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上半年,各级政府从财税、社保、金融等多方面出台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复工复产。

  “上半年,实施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累计帮助1万多家中央转办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解决招用工55.4万人,确保重点防护物资及生活必需品有序生产、应急保供。”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说。

  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以来,中小微企业受益率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国共向434.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636亿元,惠及职工1亿人,受益企业户数是去年全年的3.8倍。

  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撑腰助力”。从上半年财政支出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52亿元,同比增长1.7%,稳就业的宏观政策倾向进一步显现。

  随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重大成果,以及各项支持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在持续复苏。

  人社部汇总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双升”,市场供求活跃度加大,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实体经济加快复苏的走势。

  硬核举措保就业重点群体

  农民工群体与高校毕业生群体,被比作就业的经线和纬线。织牢了经纬线,确保农民工、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如期找到心仪的工作,也就牵住了稳定就业的“牛鼻子”。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影响,应届生求职“黄金期”被迫推迟。从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到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从扩大研究生及专升本招生规模到挖掘科研助理、基层教育医疗、社区服务就业潜力……一系列硬核举措,拓宽了就业渠道,打通了就业堵点。

  面对企业用工短缺和部分劳动者无法返岗这一矛盾,人社部门建立了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机制,打通了返岗堵点,接上了复工断点。一辆辆专车、一趟趟专列、一架架专机,把农民工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荒”,也圆了劳动者的“就业梦”。

  “实施农民工返岗‘点对点’服务行动,累计‘点对点’运送600多万名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较好满足了农民工外出务工需求,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卢爱红表示。

  在强化困难帮扶兜底线方面,人社部聚焦52个未摘帽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等重点地区,通过优先外出、优先稳岗、优先安置等措施,确保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超过去年水平。

  “不打烊”的公共就业服务也在不断优化升级。针对求职者需求,人社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网络招聘活动。多地推出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近日,人社部门又上线“就业在线”平台,解决网络招聘信息分散、求职者需要多渠道查询、多次投递简历的痛点。

  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说:“‘就业在线’就好比淘宝平台,各地公共职介和市场职介机构可以旗舰店方式在平台开展职业介绍服务。用户可一站式搜索岗位信息,实现查询职位—放入收藏—一次性简历投递—同时查询多个求职进度—参加面试、确认是否入职—评价职介机构的全过程。”

  一批新业态扩容就业池

  疫情防控期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人才需求旺盛,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一股新生力量。

  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幼儿园暂时无法正常复课,招聘工作也随之停滞。苦于没有岗位的“90后”徐琳琳通过一款名为“摩尔妈妈”平台匹配,当起了到家老师。“每周上5天课,每天6小时,每小时150元至200元,月收入近2万元。”徐琳琳说。

  不只是到家老师,疫情防控期间,核酸检测员、互联网营销师、老年健康评估师……一批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就业。

  要缓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难题,职业技能提升很关键。在人社部统一部署下,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身份认证、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学习记录导出、电子培训证书等功能,计划今年培训100万名新职业从业者。

  “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为满足国民终身学习需求,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升和转换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将对国家促就业稳就业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表示。

  从今年起,人社部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致力于打造全新、综合性的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品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来支撑。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激励和带动更多劳动者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脱贫之路,为实现‘六稳’‘六保’目标、缓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作出贡献。”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张莹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仍十分突出。人社部将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变化,加大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责任编辑:刘江)

上半年全国新增就业564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2.7%

2020-07-25 07:32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