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徽石台县:山水风景乐游人

2020年06月01日 08:01   来源:经济日报   

  “‘五一’期间,我家接待游客200多人,生意很好。”45岁的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双坑组村民雍家传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石台县海拔高,生态环境好,景色优美,适合发展休闲旅游。

  “前几年在外面打工赚了点钱,就回来办起了‘仙寓人家’农家乐。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提速,现在路通了,环境也变好了。”雍家传去年投资100万元新建房屋、改善环境,农家乐扩大规模后,年收入达到50万元。

  石台县有以牯牛降风景区为代表的山岳风光,以秋浦河为代表的水域特色,以蓬莱仙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大山富硒村为代表的田园风景。青山湖泊、梯田瀑布遍布乡野,步步是景。在这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处处含韵。“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就是石台风光的真实写照。

  如何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脱贫引擎?近年来,石台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度挖掘“山水土气”生态优势资源,将生态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将“旅游+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培育建设乡村旅游点14个,带动185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其中,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村。

  几年前,洪墩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没有村集体经济,群众收入微薄。近几年依靠省级生态村的招牌,村里打造了“慢村”乡村旅游项目,如今已经成为石台乡村旅游的经典线路。游客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在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中,石台采取“四轮驱动”方式,即旅游线路扶贫、旅游景区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就业扶贫4条路径。“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旅游风情镇+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基地+农旅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综合培训”等旅游扶贫模式。“旅游+”加出了精准扶贫新动能,更加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在仁里镇三增村,村民何战胜高兴地说,自己通过土地流转、在合作社务工、喂养土鸡,年收入超过4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萧县等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发布,石台县作为9个县(区)之一,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顺利脱贫摘帽。

  “石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我们将继续打好健康、富硒、旅游三张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扶持,促进园区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奋力书写摘帽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池州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吴作知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邓柱)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安徽石台县:山水风景乐游人

2020-06-01 08: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五一’期间,我家接待游客200多人,生意很好。”45岁的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双坑组村民雍家传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石台县海拔高,生态环境好,景色优美,适合发展休闲旅游。

  “前几年在外面打工赚了点钱,就回来办起了‘仙寓人家’农家乐。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提速,现在路通了,环境也变好了。”雍家传去年投资100万元新建房屋、改善环境,农家乐扩大规模后,年收入达到50万元。

  石台县有以牯牛降风景区为代表的山岳风光,以秋浦河为代表的水域特色,以蓬莱仙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大山富硒村为代表的田园风景。青山湖泊、梯田瀑布遍布乡野,步步是景。在这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处处含韵。“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就是石台风光的真实写照。

  如何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脱贫引擎?近年来,石台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度挖掘“山水土气”生态优势资源,将生态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将“旅游+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培育建设乡村旅游点14个,带动185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其中,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村。

  几年前,洪墩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没有村集体经济,群众收入微薄。近几年依靠省级生态村的招牌,村里打造了“慢村”乡村旅游项目,如今已经成为石台乡村旅游的经典线路。游客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在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中,石台采取“四轮驱动”方式,即旅游线路扶贫、旅游景区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就业扶贫4条路径。“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旅游风情镇+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基地+农旅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综合培训”等旅游扶贫模式。“旅游+”加出了精准扶贫新动能,更加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在仁里镇三增村,村民何战胜高兴地说,自己通过土地流转、在合作社务工、喂养土鸡,年收入超过4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萧县等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发布,石台县作为9个县(区)之一,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顺利脱贫摘帽。

  “石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我们将继续打好健康、富硒、旅游三张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扶持,促进园区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奋力书写摘帽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池州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吴作知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邓柱)

(责任编辑:刘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