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民惜售是主因 粮食安全有保障

2020年08月15日 07:33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立秋过后,夏粮收购进程过半,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市场化购销活跃。总体来看,今年夏粮收购进展相对顺利、价格总体平稳,农户市场意识普遍增强,售粮期拉长。湖北、安徽、江苏和河南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那么,当前夏粮收购进展如何?收购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经济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河北柏乡县西汪镇东施庄村,种粮大户冯连辰今年种植750亩优质强筋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当地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已经从1.23元上涨至1.30元至1.32元左右,他认为小麦价格还会上涨,所以把小麦储存在了柏乡县金谷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的“粮食银行”中,等到价格合适时再出售。

  与往年新粮集中上市时农民扎堆卖粮不同,今年像冯连辰一样惜售的农民不在少数。河北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认为,导致今年粮食收购量同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普遍惜售。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户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风险意识增强,储粮意愿有所增强。据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的农户存粮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主产区农户存粮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市场意识提高,售粮习惯由以前的集中出售逐步向全年均衡出售转变,售粮期也相应拉长,特别是今年市场行情较好,农民更不急于售粮。现在农民把粮食储存起来,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卖粮时机,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

  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国家在湖北、安徽、江苏和河南等小麦主产区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同时,大力推进市场化收购。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计,今年小麦市场化收购占比约86%,比去年同期高出16个百分点。“主要是面粉加工企业原料补库需求较旺,饲料企业增加采购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今年小麦市场化购销活跃,托市收购量将少于此前预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利于构建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促进粮食提档升级,大幅度提高粮食保质能力;通过向农民提供粮食保管等服务,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增强议价能力,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能够大幅降低农户储粮损失率。

  今年新粮上市后,随着部分省份启动托市收购,江苏、安徽、湖北和河南南部地区的小麦价格始终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但是河北、山东和河南北部地区是我国优质小麦产区,收购价格一直以来都要略高一些。前一段时间,由于农民阶段性“惜售”,以及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维持高位,小麦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随着国家有关部门适时适度加强对玉米市场的调控,适当增加库存小麦投放数量,满足加工企业用粮需求,近期小麦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目前主产区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每斤1.18元,较去年同期高4分钱;山东、河北等省份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预计短期内价格将呈小幅波动态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粮食收购和保供稳价工作。密切跟踪收购市场形势,做好农户余粮调查,掌握农民售粮意愿情况。及时批复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指导各地和有关中央企业切实抓好市场化和政策性“两个收购”,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强化对收购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确保粮食安全有保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

农民惜售是主因 粮食安全有保障

2020-08-15 07:3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