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中国抗战:凝聚世界和平力量
新华社记者黄扬、李云路、马欣然
“50后”吴和平和“90后”张艺译是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工作和生活并无交集的他们都在尽己所能为推动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吴和平准备与团队一起,将对芷江抗战历史研究的成果融入当地中小学课堂。张艺译11岁时曾致信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关注儿童,祈祷和平”,如今她从事与医学相关的工作。
中国的抗战历程和这座城市的独特历史让他们“深感有责任这样做”。
芷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受降地而载入史册。80年前,侵华日军在这里乞降。此后,南京、太原、长沙、广州、汉口、北平、台北……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军民低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如今的芷江是“胜利之城”更是“和平之城”,同中国大地上万千曾饱受战火蹂躏的城乡一样,在废墟中复苏,在和平新生中发展。
中国将举行盛大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是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开创更加和平的未来。”张艺译说。
捍卫和平携手抗战
以祖国河山为背景,抗日将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全国抗日力量筑成共御外侮的“铜墙铁壁”。陈列于北京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序厅的这座大型浮雕,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生动写照。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抗日救国”。当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日本侵略者于1937年7月7日夜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力量。

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参观(2025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为民族存亡而战让中国全社会携手,为正义而战得到国际力量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何虎生说。
二战期间,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美国飞虎队等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为打破日本对华战略物资封锁,冒险“开辟”穿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
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和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远征军出征滇缅印抗击日军,投入兵力40万人,伤亡近20万人。
“腾冲战役打完,城里几乎一片完整瓦片都找不到。”百岁抗战老兵杨毓骧回忆滇缅战场时说,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胜利来之不易!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大。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牵制了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
守望和平生死互助
改编自83年前中国渔民营救遇险英军战俘的电影《东极岛》在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上映。这段“海上国际大营救”的历史透过大银幕让更多人知晓。
二战期间,一艘载满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号在中国舟山附近海域被击沉,上千名英军战俘被日军封锁于船舱内。198名中国渔民在惊涛骇浪中冒死为落难的战俘打开一条生路。
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由于油料不足,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
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波兰、丹麦、印度、朝鲜、越南、缅甸、泰国等许多国家的正义人士参加和支持了中国抗日战争。“到中国去!”在当时不仅仅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更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民正义而勇敢的行动。
加美援华医疗队在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率领下,1938年1月启程来华,为了“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几经辗转抵达延安,并前往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张摄于1942年的老照片上,奥地利医生傅莱穿着八路军军装,耳戴听诊器在抗日前线诊治八路军伤员。为躲避纳粹迫害,傅莱从维也纳逃往上海,得到中国百姓无私帮助。其后,他毅然奔赴晋察冀边区支援抗战。
“他救过一个叫李来福的伤员,说‘我叫傅莱,他叫来福,都有福。等抗战胜利了,中国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傅莱的遗孀江国珍女士对记者说。

傅莱的遗孀江国珍女士讲述傅莱奔赴晋察冀边区支援抗战的经历(2025年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黄扬摄
数万名遭纳粹迫害而逃亡的外国难民来到中国,像傅莱一样得到了帮助。约翰·拉贝等一批国际人士也在上海、南京等城市推动设立“安全区”,在红十字会等支持下,拯救了大批因战争颠沛流离的中国平民。著名的《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不久前,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首批国际友人之一。
“中外人士在枪林弹雨中结下深厚情谊,是抗战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维护和平注入强大力量。”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说。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九三盛大阅兵在即。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
中国清醒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必须有人捍卫。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强权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教授说。

8月29日,车辆经过复兴门桥上的彩虹门。北京市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景观布置工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华社记者谢晗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传递出明确的信号——中国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是为了沉湎仇恨,而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这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心声。
日本岐阜县年轻人加藤飒人三年内陆续参观了约30处中国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他想“让更多日本人走进历史真相”。
飞虎队老兵后人玛格丽特·金坎农将父辈的故事写成书,在世界热销。“这说明世界人民向往和平与正义的心声是相通的。老一辈为维护和平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接力。”她说。
吴和平和张艺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来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每次前来和离开,他们都会在展厅的中央雕塑前驻足沉思——巨大的“V”字雕塑上,刻画着刀枪折断、入库封存的场景,还有盛开的向日葵、飞翔的和平鸽……
“胜利艰苦而光荣,和平美好而不易,要倍加珍惜。”虽然年龄相差30多岁,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