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盾构机装上大脑

2025-08-31 06:38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为盾构机装上大脑

2025年08月31日 06:38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周 琳

盛夏,渤海湾畔的隧道内满是湿气,一位工人半跪在盾构机旁,满是油污的手指精准地探向电气控制柜深处,仿佛在聆听这台庞然大物心脏跳动的微弱电流声。

他叫孟温,是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电气班组长。年仅30岁的他,已从业十几年,是一名“老电气人”。

在我国盾构机生产领域,每台盾构机的电气系统就像是赋予其“智慧”与动力的“大脑”。盾构机安全掘进的背后,离不开像孟温这样为其设计“大脑”的工匠。

参加工作至今,孟温参与50多台盾构机的电气组装调试工作。无论是盾构机复杂电气线路铺设,还是电气控制系统精细调试,他都熟稔于心。从初入行业时的懵懂,到如今能迅速研判问题,孟温靠的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在中铁装备天津公司承建的广州广花城际铁路项目中,箱涵吊机设备状况较差,生产进度几乎陷入停滞。紧急关头,孟温接到中铁装备天津公司生产车间主任邓景川的电话:“孟组长,现在有个项目,箱涵吊机状况较差,需要在不影响整机改造进度的情况下,尽快完成修复,你能搞定吗?”

“有图纸和程序就能搞定。”孟温坚定地说。通过仔细对照设计图纸,孟温凭借自身丰富的专业经验,逐步梳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他和团队经过连续10天的艰苦奋战,顺利完成箱涵吊机修复与调试,最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024年,孟温参与中铁装备天津公司一个国外项目时,负责5台盾构机的电气组装。该项目工期紧迫,盾构机设备配置高端,而团队此前毫无相关经验,车间生产一度陷入僵局。面对困境,孟温迅速开展研究工作。

首先,他对现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凭借多年常规设备组装及海外机组装经验,带领团队骨干反复研究。紧接着,他主动联系拥有类似经验的其他基地,通过电话会议、线上资料共享等方式,深入交流技术要点与操作难点,详细记录对方宝贵经验。孟温结合团队讨论成果与外部经验,精心绘制系统布局规划图,并进行定位测量与标记。

在安装环节,他对每一个零部件的安装位置与角度都严格把关,确保精准无误。在线路连接时,孟温带领团队反复核对线路走向与接口匹配,避免出现差错。最终他们成功完成了系统布局规划、定位安装以及线路连接工作,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自2021年起,孟温带领的电气班组先后获得“质量信得过班组”“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看着满墙的荣誉,孟温笑着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作为电气班组长,孟温深知团队的力量至关重要。在日常工作中,他会针对每位成员的特点和技术水平,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对于新入职员工,他会从最基础的电气知识和操作规范讲起,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进行电气线路连接和调试。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员工,则鼓励他们参与复杂项目攻关,在实践中提升技术能力。在孟温的悉心指导下,班组里涌现出多名技术骨干,整个团队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孟温用自己的专业精神和不懈努力,诠释着一名优秀电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事迹也鼓舞着公司里的一线员工:只要肯钻研、肯下力,一样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初心,创造出属于一线劳动者的精彩。(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