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普巴,今年30岁,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中学的一名藏文教师。提到甘孜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巍峨的群山和美丽的风景,是许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但在几年前,这里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区的典型代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我心里,始终都有一种为家乡建设贡献微薄力量的想法。因此,虽然我通过努力走出过这里,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
要想富,先修路。可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要想从白玉县到附近其他县城,最起码要走两天。还记得2012年初中毕业那年,我独自一人从白玉前往康定求学,一路上跋山涉水、崎岖颠簸,等我到康定都已经耽搁两天了。外出求学的经历,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那时,更让人担心的还有一些人思想上的封闭。
在同龄人中,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我的家庭条件算不上很好,但家里人非常支持我读书。2012年,我进入四川民族学院读书。2017年大专毕业后,我回到白玉县当了一名小学老师。2020年对白玉县、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包括白玉县在内的12个县成功摆脱贫困,甘孜州实现了全域脱贫,也是在这一年,我考取了西南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我在成都见识到了之前不曾看到的新鲜事物。无论是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还是街边的写字楼、便利店、咖啡店,在家乡都很少见到。与周围人的交谈内容也让我深受触动,我深刻意识到家乡在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大城市的差距。作为一名白玉县人,我十分想为我的家乡做些什么。
2023年6月,我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白玉县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家乡教育事业继续贡献力量。再次回到家乡,我发现许多惊喜的变化。白玉县城上出现了许多原先只能在大城市见到的商店,老乡也都愿意到店里购物消费;家乡的交通更加便捷,之前两天的路程现在只用几个小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开放,鼓励孩子们走出白玉去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我意识到,摆脱贫困只是走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只有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才能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奔向美好未来。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用白玉这10多年来的变化、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来教育学生,希望孩子们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知识,成长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今年9月开学,我带的第一批孩子就要升初三了。希望孩子们能顺利通过中考,考取不错的高中,走得远一点、飞得高一点。也希望白玉县的孩子们在学得本领后能够归乡,一同建设更好的白玉。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丁振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