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封关运作“冲锋”

2025-07-12 06:2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朝着封关运作“冲锋”

2025年07月12日 06:25   来源:经济日报   讲述人:海口海关党委书记、关长 高瑞峰

  2022年,我来到海口工作,见证了海南自贸港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兴起”再到成型起势的不同发展阶段。

  海南自贸港是开放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加快升级,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2020年海南省企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933亿元,2024年为2776.5亿元。2020年底,海南备案的外贸企业为7969家,截至今年5月,海南全省备案外贸企业数量已超7.7万家,是2020年的9.7倍。海南外贸企业的数量和活跃度都在不断提升。

  作为高水平开放政策的践行者,5年来,海口海关一直聚力推动海南自贸港早期政策持续扩容增效。截至目前,原辅料、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三张清单累计进口货值226.9亿元,减免税款43.2亿元。海口海关稳步推进扩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自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实施以来,内销货值约100.3亿元,免税约8.4亿元,覆盖行业拓展到医药、珠宝、石化等产业,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

  海口海关大力支持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的种质资源引进中转通道,针对不少南繁种业企业提出的“引进难”问题,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集成推出进境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种苗快速通关模式,打通国内主要入境口岸到海南的“最后一公里”,将种苗口岸通关时长由原来的15天左右压缩至1天至2天,种苗存活率提高到95%以上,改变了过去植物种苗因在口岸缺乏适当的生长环境面临的枯萎风险。近年来,海口海关在中转基地领域已推出5项全国首创性便利化措施,监管引进珍稀种质资源上千批次,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珍稀濒危物种等,一路护航“南繁硅谷”孕育出丰硕的“中国芯”。

  海口海关一直致力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外贸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优质土壤,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22条措施,促进海南自贸港旅游消费升级10项措施,保障消博会会展品通关便利化15项措施等,坚持不懈为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动能。持续开展通关时间专项行动,推动口岸进口直航通关时长降至2.92小时,位列全国前列。搭建关区“基层吹哨、职能报到”的“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累计解决基层提出的疑难问题20余个。大力培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数量从2022年年中的28家增至目前的112家。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海关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将封关运作作为海关“一号工程”。开展封关运作软硬件建设攻坚,高质量完成10个“二线口岸”建设验收,海关4个封关运作保障重点项目投入使用,海关智慧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同时,开展核心政策落地攻坚,海关监管办法、加工增值征管办法2项核心政策报审通过,29项海关监管配套制度准备就绪。开展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攻坚,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在重点领域建立了九大类风险甄别模型,与海南省相关部门建立“一点触发、多点联动”生物安全联防联控机制,切实守好国门安全防线。扎实推进“国门卫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启动“二线口岸”海关监管岗位人员配置,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为封关运作提供人才和队伍保障。

  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海口海关将紧紧围绕海南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加快封关运作压力测试,以坚定有力的行动,全力以赴支持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讲述人:海口海关党委书记、关长 高瑞峰 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整理)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