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公布,晋江三项入选

2025-07-08 1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福建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公布,晋江三项入选

2025年07月08日 1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公布全省第三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凤山石材退出改造置换入市项目案例(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晋江市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改造案例(统筹“边角地”开发建设)、晋江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改造项目案例(陆海统筹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等3个案例入选。

凤山石材退出改造置换入市项目位于磁灶镇大埔村、瑶琼村交界处,用地面积约137亩。现状大多是破旧的石材、陶瓷厂房,产业技术相对落后,部分设施用于租赁。项目范围原有土地的规划及权属较为复杂,涉及国有、集体土地权属性质的宗地相互交错分布,导致项目无法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按原有政策,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难以并宗开发。在连片低效工业用地改造项目建设用地置换政策的推动下,该项目将用地范围内的2宗国有建设用地与周边1宗等面积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置换,置换后再对整个137亩的地块整体打包入市。该项目于今年2月挂牌成交,成为全省首宗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置换的受益案例,解决了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交错分布、无法整合开发问题,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晋江市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位于安海镇仁寿村、下洪村交界处,临近南安市官桥镇、水头镇,地理位置偏远,项目用地面积112.59亩,其中存量建设用地103.45亩,10余处夹角型非建设用地9.14亩,现状为石材行业退出旧厂房,土地容积率约0.22。该项目充分运用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成为全省首宗农村低效用地再开发“边角地”农用地转用项目。由两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收回土地承包权,共同将该地块旁边的9.14亩“边角地”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后,再整体入市供地。项目地块规整度大幅提高,建筑占地总面积由36.73亩增加至61.62亩,建筑密度由35.07%提升至54.75%。由泉州晋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竞得,拟开发建设标准化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年综合税收有望达到2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0人以上。

晋江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改造项目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项目面积100亩,其中涉及未批已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用海面积66亩,用地面积34亩。早期,该地块因涉及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而长期搁置,陆海无法统筹规划建设。按照《泉州市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项目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与项目用海要素保障紧密结合,研究空间布局、违法查处、集中备案、提速审批、生态修复等工作,积极探索海域使用多环节并联审查、“模拟审批”、土地并宗开发,实现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资源保护修复和集约高效利用,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为园区产业集聚化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