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洮水润旱塬

2021年02月09日 08:30   来源:经济日报   

  “这一茬我套种了‘上海青’和芹菜。芹菜苗子已经长起来了,不到两个月就上市了,这一棚能收入3万多元哩。”棚外冰天雪地,棚内生机盎然,56岁的村民陈克俭掀起大棚的门帘子,请记者进来,搓着手上的泥土乐呵呵地说。

  陈克俭所在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李家嘴村,是安定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最早的村。“我在1995年就开始种大棚蔬菜了,已经种了20多年了。”陈克俭说。

  陈克俭告诉记者,定西极度缺水,他那时种菜灌溉主要靠抽取地下水。随着地下水位下降,盐分升高,土地慢慢盐碱化,蔬菜生长周期拉长,产量也上不去。他说,那时还要打井抽水,光电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引洮工程通水后,大家种菜的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一立方米水费才0.6元。种菜周期也提前了10多天,菜的颜色也好看了。”陈克俭说。

  安定区园艺工作站副站长刘红兵告诉记者,李家嘴村的日光温室基地规模也是洮河水引来后扩大的,现在有102座大棚,涉及农户14户60多人,亩产值4万元,亩纯收入3万元以上。

  老陈所说的“引洮工程”,是甘肃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洮河水到陇中的定西、白银、兰州、天水等地。

  引洮工程是造福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的一项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甘肃六分之一人口长期饮水困难问题,工程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期工程于2007年开工。经过近8年建设,2014年底引洮工程供水一期试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定西、会宁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为受益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甘肃省引洮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天革说。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陇中大地,在洮河水的滋润下,变成生机勃勃的希望田野。

  定西市符川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是由原安定区符川供销社职工党春香联合当地38户农民发起入股兴办的安定区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在符家川镇兰星村流转400亩土地建设日光温室130座,种植马铃薯、蔬菜。同时,退耕还林600亩发展林下养殖,现在年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承包经营、折股量化分红等措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党春香告诉记者,他们为贫困户提供岗位100个,2020年为周边务工群众发放工资98万元,为社员分红56万元,带动贫困户38人实现脱贫。

  刘红兵介绍,在引洮工程通水前,安定区只有10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通水后扩大到18.5万亩,产量120万吨,产值24亿元,蔬菜产区人均收入1.1万元。

  腊月的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寒气袭人,甘肃会基华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9亿元的1000座温室大棚正在紧张建设,刚建好的大棚里已经栽上了蔬菜。

  “我们公司在甘肃景泰等地都有投资,引洮工程给会宁通水后,距这里只有四五公里的米峡水库的水量就有了保证。”公司生产经理受国彦告诉记者,这个生产基地于2020年11月29日开工,今年2月可通水通电,实现生产。

  记者从甘肃省引洮建设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引洮一期工程已累计供水4.58亿立方米,保障了受益区3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也为工业项目落地、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已连续两年向受益区的7条主要河流输送了1.65亿立方米“生态扶贫水”,使这些季节性河流得到补充,首次实现了全年不断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责任编辑:冯虎)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洮水润旱塬

2021-02-09 08:3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