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指挥大厅。 (资料图片)
上海把推进“一网统管”建设作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程,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势,紧紧围绕“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目标定位,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升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服务,为城市运行“观全面、管到位、防有效”提供支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网格监督员小周在街面巡查时收到一条来自政务微信的提醒,AI智能巡屏功能显示长宁路515号附近发现少量垃圾。他赶去清理时,路边两位市民说:“我们还在讲不知谁乱扔的,你就来处理了,效率真高啊。”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戴涛告诉记者,江苏路街道是长宁区唯一一个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功能在同一地点实现“两网融合”的街道。围绕老百姓“高效办成一件事”和管理部门“高效处置一件事”,街道坚持“管用、爱用、受用”导向,探索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江苏路街道是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一个缩影。
上海把推进“一网统管”建设作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程,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势,紧紧围绕“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目标定位,在升级改造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势,依托市、区、街镇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着力在“数据汇聚、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上下功夫,持续开发优化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按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基本架构,打牢“云数网端”新基建基座,不断完善升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服务,为城市运行“观全面、管到位、防有效”提供支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海通过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运用智能化技术,将地理信息和城市底图相整合,汇聚实时的全量信息,努力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实现“多格合一”,夯实资源力量,纳入综治、市场监管、110非警情等业务,并逐步接入12345政府服务热线处置、社区云等内容,推动形成覆盖市、区、街镇三级的“1+3+N”网格化系统。建设城市生命体征监管分析系统,围绕城市动态、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应等维度,感知城市运行态势。
上海聚焦基层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任务,系统开发的深基坑安全管理、玻璃幕墙安全监管、违法建筑治理、架空线入地监管、电梯安全监管、社区疫情防控、重点区域保障、燃气安全监管、房屋修缮监管、历史建筑保护等应用场景已投入实战运行。同时,依托平台落实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的闭环管理,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问题的协同解决。
目前,上海已全面升级的覆盖市、区、街镇三级的“1+3+N”网格化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上海城市运行管理系统,既是上海“一网统管”工作的坚实基础,也是上海首获智慧城市领域最高殊荣——“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重要砝码,今年11月,上海在全球350座城市“同场竞技”中胜出,成为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城市。
记者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了解到,“一网统管”建设的先进技术成果以及专业应用场景展现了上海城市的管理精细感知能力、精确认知能力、精准行动能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批优秀企业为“一网统管”建设提供了底层构架和技术支撑,将大数据、区块链、机器学习等技术集成到超大型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智能感知,有效提升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基层“高效处置一件事”赋能助力。
据悉,未来上海将继续推动各领域智慧应用共同汇聚,各领域尖端技术互联互通,共同构建系统应用和开发的生态体系,进一步拓展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场景的深度、广度,更好地服务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助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运行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细化,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有序、更安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则瑾)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