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梁剑箫报道:11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承办的“‘十四五规划与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人口老龄化、脱贫攻坚等“十四五”规划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切入,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方式等,对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详细研讨,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举措和建议。
中国社科院院长谢伏瞻表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以内为主、内外互动的循环,是创新驱动、自立自强的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动选择;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和形势变化的主动选择。”
谢伏瞻认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坚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二是坚持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加快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三是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是我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十四五”期间,一要加强统一管理和促进部门合作,重视打造核心平台和发挥行政垂直管理体系的协调作用;二要明确主要权利人和责任人职责,导入成熟的项目管理流程,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效率;三要根据新国际竞争形势和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对国家重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战略部署进行动态调整;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立企业在攻关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要发挥企业家的创新作用。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延续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增长递减的趋势,甚至有可能提前迎来人口的峰值和负增长。他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涉及生育政策、退休制度、教育和培训体系、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收入分配格局、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领域,要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阶段特点,协调配套,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施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魏后凯说,关键在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要素、主体和市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构建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乡村振兴财政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二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拓展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推动形成农业农村导向型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坚持建管用结合,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