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开幕(以下简称“‘互联网+’大赛”)。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报名参赛。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伦敦国王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在本届大赛的参赛名单中,世界名校比比皆是。据悉,世界前100强的大学中有一半以上报名参赛,大赛的质量与含金量再创历史新高。
大赛设置了高教、职教、国际、萌芽四大版块,形成了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贯通式“双创”教育链条。在大赛的带动下,青年学子的实践锻炼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1088所高校的3.8万余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6万余人,项目经费达7.6亿元,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在各高校全面铺开。
自2015年举办以来,“互联网+”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一大批集成电路、无人机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转化应用,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被孵化。据调查,前五届赛后成立公司的项目中,近90%是赛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截至目前,“互联网+”大赛累计有377万个团队的1578万名大学生参赛,一大批集成电路、无人机、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通过大赛正从实验室走向转化应用,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被孵化。(经济日报记者 庞彩霞)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