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我国陆域版图的中心位置,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使命。
20.2%,这是兰州新区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速,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逆势崛起。
而这正是兰州新区凝聚力量,以“信仰坚定、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拼搏”的兰州新区精神,大力构建全领域改革体系、大幅优化全要素创新生态、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快速集聚全链条新兴产业的成效显现。
栉风沐雨,兰州新区创造了“白纸绘蓝图、荒原起新城”的发展奇迹。
改革:敢闯敢试 先行先试
新区要发展,不止是新建一座城,而是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甘肃特点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作为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惟有抓住改革机遇,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打出一套改革“组合拳”,快速搭建改革“四梁八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领跑西部,才是发展的根本所在。
改革,口子先从哪里开?兰州新区将目标对准了管理体制。
由此,兰州新区以“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为原则管理体制改革,早于全国两年先行拉开了帷幕。
精简26%的县级机构、将7个产业园区整合成3个园区。撤销除教育、卫生以外的管理性质事业单位,部门内设科级机构削减51%。机关干部精简50.8%,全部分流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改革干部人事管理模式,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工资、绩效考核……
“新区以强有力措施深化改革,吃改革饭、走改革路、打改革牌,不仅促进了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了机构数量最少、层级设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也在为全国机构改革积极探索经验路径。”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党工委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
建立科学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兰州新区要发展,营商环境最重要。
“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图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简易审批;“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3.0承诺制综合服务模式,企业投资审批事项由45项精简至8项……
兰州新区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不来即享”,深化土地、资本、水电、社保、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生产要素成本降幅20%以上,成为全国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地区之一。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
两年时间,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引进产业项目128个,落地产品367种,其中国内领先116种、填补空白60种、替代进口58种,上市企业8家,康鹏威耳、鑫隆泰等10多个项目不足半年建成投产……兰州新区创造了单园区、单产业一年落地项目数量、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产品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完成投资额甘肃新纪录,产业项目建设周期之短刷新全国行业新纪录。
创新:创新驱动,“动力”十足
“制造新区、产业新区、经济新区”,这是兰州新区的创新发展方向。 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一侧的坡地上,平铺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便是兰州新区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工业化示范装置项目。
此项目是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实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捕集二氧化碳就地转化为绿色能源甲醇,实现废弃资源和有用资源“内循环”。
“今年1月就已经开车试运行生产出了成品甲醇,10月就进行验收,已经有企业前来考察。项目批量化应用后,将改变国际国内能源结构、减轻化工产业过度依赖石化资源的现状,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晓卫说。
兰州新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第三极。累计引进培育创新平台125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示范企业83家,开展产学研项目185项、科技研发1411项,转化科技成果347项、转化产值17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016年2.2%提高到3.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
“我们将与兰州大学合作,在新区设立一个专门针对新区产业方向的研究院,通过学术转化加快项目落地,并实现企业升级。”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招商办负责人赵新明说。
如今,兰州新区深挖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科技创新等要素潜力,变短板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精准定位、科学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引培科技含量高、创新驱动强、市场前景广、成长性好的产业和产品龙头的效益逐步显现。
“总投资3700亿元的760个产业项目构筑起绿色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十大生态产业集群,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忠先介绍说。
正是这些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总体布局,迅速为新区发展拉开大架势,产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30%以上,成为中东部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是甘肃经济建设“主战场”、西部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开放:内引外联 开拓创新
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新区进口商品批发中心,各种进口商品琳琅满目。
“我们储备的‘双节’商品包括德国、丹麦等十几个国家的进口猪肉,俄罗斯面粉、糖果、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奶粉等新货品。” 兰州新区商投集团副总经理张胜峰说,依托之前举办的进出口商品展览会以及‘畅想兰州购物节’,国庆双节期间的商品供应充足且丰富。
近年来,兰州新区商投集团紧扣 “枢纽”做文章,依托兰州新区铁路口岸、中川国际空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向西开放平台,面向中西亚和欧洲开展国际贸易,正逐步成为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型商贸物流企业。
“今年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我们商投集团的国际贸易是逆势增长的。到目前,我们已有在手订单5个亿左右,比去年有大幅增长。”张胜峰说,随着兰州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保税区与中川北站铁路口岸、机场的航空枢纽形成了区港联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而商投集团只是兰州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5年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2017年兰州新区铁路口岸投入运营,2018年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平台正式运营,2019年进境粮食口岸建成运营,2020年兰州新区向西开放新枢纽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兰州新区紧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着力做大做强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形成立体化开放平台,粮食、肉类、种苗、水果、冰鲜水产品等九大特殊口岸齐备,中川北站物流园入选国家物流枢纽辅枢纽。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行,成为全国首个进口回程班列超过出口外发的城市。综保区跨境电商物流园、金融仓储物流园、京东云仓建成运营,工惠驿家智惠产业创新城加快推进,有色金属交割库获批。中远海运集运场站、酒钢嘉利华分拨中心、西北国际木材交易中心挂牌运营,汽车分拨、保税仓储、金融仓储等专业物流园开园运行,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区造”钻机、铜材、线缆、新能源汽车、农药等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对外贸易爆发式增长,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形成。
在压力中诞生,在压力中成长。面临外部环境变数和经济下行压力越大,兰州新区开发开放的勇气越足,奋楫向西的信心越强。
“我们将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抓紧用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省上支持兰州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政策叠加机遇,深化改革系统集成、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扩大高水平开放,把兰州新区打造成西北功能最齐全、层次水平最高的区域。”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说。(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赵梅)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