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菁菁校园重现朗朗读书声,这一幕令人感慨不已。半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孩子们上了一场深刻的成长课,也让他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校园时光。
其实,不仅是孩子们,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疫情同样是一场考验。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向平常,进一步加快复工复产复市步伐,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尽快夺回来,已成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周将揭幕的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作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本届服贸会与此前的“云上广交会”不同,采取“综合+专业、线下+线上、室内+室外”等多种方式举办。应该说,在境外疫情还在蔓延的情况下,这一安排既体现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传递出我国坚定不移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决心。
越是形势复杂,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坚定信心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从这个意义上看,服贸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激发服务贸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助力构建和完善全面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继服贸会之后,第128届广交会将于10月份举行,第三届进博会也将在11月份迎来全球宾客。三大展会相继登台,将共同奏响中国对外开放的高昂旋律。在这里,无论是线下还是“云端”,抑或是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疫情阻隔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始终有增无减。
稳住中国外资外贸的基本盘,就是为稳住全球贸易投资基本盘作贡献。这方面,中国的努力有目共睹。就在前几天,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量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列,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在江苏,首列“区港联动”中欧班列(徐州)已于近日启程,标志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保税+班列”出口模式正式落地……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和发送货物量同比分别增长41%、46%,单月开行量连续5个月刷新历史纪录。可以说,中欧班列为保障“一带一路”相关合作伙伴物流畅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对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准确判断,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周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强调指出,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以更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本周,又有多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从9月1日起,海关总署新增上海、青岛、成都、西安等12个直属海关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此举对于推动我国跨境电商优进优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将形成长期利好;同日,商务部发布了新版《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通过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修订并明确了外资企业投诉主体、受理流程、职责范围等细则,为我国加快迈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还有更多的改革举措在路上。
以更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继续增强改革的集成性、协调性。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下调关税等一系列扩大进口的政策举措,在盘活存量、做大增量过程中,持续释放政策的叠加效应。目前,包括日用消费品、重要药品、先进技术设备等在内的数百项商品进口暂定税率低于最惠国税率,在推动国内消费提质扩容的同时,也有效拓展了全球贸易发展新空间。未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践中,还要将其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有机衔接,打造承载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此,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既不能被眼前的风浪逆流所阻,也不能关起门来闷头干活,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