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

2020年09月02日 0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上半年,杭州市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战疫情、促发展,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GDP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平均3.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四位。

  杭州的实践,为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扛起了省会担当、展现了“头雁风采”。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

  记者:“六稳”“六保”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杭州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推出了哪些有效措施?

  周江勇: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杭州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大力提振服务业,持续做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拓展都市经济、幸福经济、未来经济三大新蓝海的“1+2+3”年度发展目标,强化数字赋能、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开放增效、深化改革攻坚、完善要素保障,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稳中向好,实现了“V”形反转。

  “战疫情、促发展”是今年工作的一条主线。杭州在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早”。1月27日,开始关注、研究、准备复工复产工作。2月6日,发布严格防控有序复工复产通告,上线企业复工数字平台。2月10日,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在全国率先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会议部署落实,与时俱进调整相关工作举措。3月2日,我们以云上开会的形式召开全市“战疫情促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了“1+2+3”年度发展目标。

  二是“准”。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市、区县(市)两级1.2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摸实情、听需求。在此基础上,精准分析破难,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及旅游、文创、外贸等系列专项政策,着力破“返岗用工难”“物流运输难”“资金周转难”“外贸出口难”“物资保障难”“政策落地难”等“六难”。

  三是“助”。开展“助万企、帮万户”活动,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行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全市面上已累计兑现(包括减免缓缴)资金630亿元。针对人员流动难题,专门开发杭州健康码,管住重点人,放开健康人;针对物流运输难,率先实现全市域“物流一码通”,并推动健康码、车辆通行证等在长三角区域内互认互通;针对员工返岗难,全国首开复工专列;针对疫情期间惠企政策兑现难问题,首创“亲清在线”平台,目前已上线兑付政策200项,累计为26万家企业、70万群众线上兑付资金41亿元。

  四是“新”。在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存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增量,启动实施新基建、新制造、新消费、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等“六新”建设,排出30类标志性项目群、梳理出337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达4643亿元,以新增长点对冲疫情影响。比如,新基建,今年将推动新建5G基站7000个以上,新建数据中心7个、规划机架数4.08万个。新消费,率先发放面向实体商户和困难群众的电子消费券,累计兑付政府补贴4.63亿元,直接带动消费54.42亿元。新电商,1月至7月全市网络商品零售额4098亿元、同比增长17.4%。

  五是“比”。积极开展“双引擎”驱动、“双招双引”、“亚运奋进”等比学赶超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上半年经济数据中,杭州经济数据尤其是数字经济比较亮眼。关于“数字”与杭州的关联,您如何解读?

  周江勇: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推进数字浙江建设。这些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在这次战“疫”过程中,“数字”既是杭州抗疫的手段和治理工具,也是主导产业和动能支撑;看似“应急之举”,实是多年耕耘的厚积薄发、动能转换的成效显现。据《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杭州数字发展、数字治理综合指数均列全国第一。特别是今年,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杭州数字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引领性,成为疫情冲击下全市经济实现“V”形反转的重要支撑点。“数字”已成为杭州新时代最鲜明的标识。

  “数字”之于杭州,是发展引擎。今年一季度,在其他产业普遍陷入困境、出现回落的情况下,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逆势增长6.1%;上半年增长10.5%,快速回升至两位数。聚焦数字产业化,我们不断做大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基建。聚焦产业数字化,我们制定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持续深化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行动,推动我市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今年规上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将达到90%。

  “数字”之于杭州,是生活方式。一部手机走遍全城,数字消费已成为每一个新老杭州人的生活习惯。比如,直播带货、生鲜电商、门店到家等线上新型消费逆势大涨,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线上流量同比增长300%,线上订单比重增长至80%;杭州大厦和解百商贸等杭州老牌商场拓展线上购物渠道,促成近600家品牌开展云购物线上服务、开通直播销售渠道,直播销售额占每日销售总额的50%左右。

  “数字”之于杭州,是治理能力。杭州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实现了由数字治堵的局部探索向数字治城的重大跨越,并在数字治疫上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数字技术支撑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的新路。目前,城市大脑建成覆盖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168个数字驾驶舱。

  “数字”之于杭州,是制度创新。我们坚持“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通过应用新技术、推出新场景,从制度设计源头出发,坚决破除“一贯如此”的路径依赖、“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倒逼政府自身改革,以“前台”的简化倒逼“后台”的优化,推动管理服务模式的重塑。

  记者: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金融业在畅通融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对杭州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周江勇: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初心使命。形势越严峻,企业越困难,金融越要雪中送炭、纾困解难。疫情发生以来,金融部门采取优惠贷款、展期续贷、利息减免、征信保护等举措,帮助企业渡难关、谋发展。

  第一,推动金融资源普惠共享。强化政金企联动,围绕“精准、直达”,在供需匹配、创新服务、加大供给、降低成本等方面,提供差异化、针对性、优惠性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支持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支持;创新还款方式,推广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推进“杭州e融”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打造一站式、全方位融资服务平台。

  第二,扩大直接融资受益面。深化与中债增公司合作,推动中债增为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担保征信试点项目落地;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资本市场服务,健全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支持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地方交易场所扩展功能服务,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更多渠道;争取获批证监会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构建立足杭州、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第三,完善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开展小微企业担保服务,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效,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多融资增信服务;鼓励民营、外资等各类资本参与杭州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形成合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第四,持续壮大在杭金融机构实力。支持在杭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优化产品服务;支持期货公司开展大宗商品连续交易场所落地杭州;推动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法人银行高质量发展;抓住国家金融对外开放的机遇,招引外资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完善金融产品供给。

  截至6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2万亿元、4.7万亿元,增长19.6%、18.7%;上半年银行减免企业利息2.2亿元。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浙江之后,杭州市提出要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下一步,杭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方面有哪些举措?

  周江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杭州作为“三地一窗口”省会城市,既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现实条件,更要有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意识。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找准杭州的方位,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明确杭州的使命,从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等重大工作中扛起杭州的责任。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坚定扩大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成为亚太地区国际重要门户枢纽;二是着力拉动内需,持续提升新消费热度,加大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及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43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高水平建设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室,做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平台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四是做优营商环境,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亲清在线”建设,率先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探索创新工业用地“云供地”模式,争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 平)

(责任编辑:符仲明)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

2020-09-02 0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