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668棵行道树背后的“绿荫保卫战”

2020年08月13日 21: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8月13日电 题:668棵行道树背后的“绿荫保卫战”

  吴剑锋、孟健、叶磊

  位于福建福州的668棵行道树,近日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福州在建的滨海快线是福建省重要的城际交通线路,该线路沿六一路建设,途经市区5个站点,随着项目推进,六一路沿线上千棵树木的去留,成了绕不开的问题。

  是“移树开路”还是“为树让路”?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围挡期间,这些行道树都将被迁移——这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并不少见,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化,道旁树的“牺牲”似乎是“最优解法”。

  然而,在此次博弈中,当地选择了留下树木。7月21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踏勘滨海快线市区段时部署,减少对树木的移植,尽可能实现“就地保护”。

  由此,一场由地铁集团、交警支队、园林中心三方合作的“绿荫保卫战”正式展开。

  “移走树木很容易,但福州市多年的绿化成果同样来之不易。”福州地铁集团第一项目部部长彭宇国在福州工作近10年,在他看来,这座城市对“绿荫”有着别样的珍视。

  据介绍,从7月22日起,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3点,福州地铁会同设计院、施工方等单位分6批次,对市区站点周边需要迁移的行道树进行测量、清点,并对市区内每个站点的围挡方案进行优化。

  “以南公园站为例,我们计划将人行通道结合公园步道通行,这样就可以留住打铁港公园内的树木。”彭宇国说,按照原方案,该站点将设置三条车道和一条人行道,经过优化后,人行道不再单独设置,17棵行道树因此得以保留。

  类似的点滴调整最终汇成了一个新的方案:滨海快线市区段沿线施工减少占用5894平方米绿地,减少移植668棵树木,其中包括189棵直径40厘米以上的大树。

  地铁规划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迁移的树木越来越少,施工的难度却呈几何级上升。“一要保障建设施工,二要保障绿化成果,三要保障交通顺畅,每项任务都很重要,对我们的挑战很大。”福州市交警支队交通规划设计中队中队长张雷说。以闽都站为例,原先盾构下井后,都是直接始发作业,但为减少占地面积,团队改从一个作业井吊入盾构机,平移至另一侧盾构始发点,再启动盾构作业。这一操作虽然延长了作业时间,但最终换来令大家满意的结果:闽都站围挡宽度减少20米,34棵行道树得以保留。

  在彭宇国看来,留住这些树不仅留下一方绿色景观,更是留住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情感。据了解,保留下来的行道树大多为榕树,这一树种在当地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福州也因此得名“榕城”。六一路两旁的榕树是20多年前园林部门栽下的第一批行道树,对沿街市民而言,它们已经是生活中割舍不去的记忆。

  据了解,对于无法被保留下来的树,当地还制定了“一树一档”管理机制,做到迁移过程全程监控、责任追踪,全力保证树木存活。

  在六一路的施工围挡外,记者看到,几十棵榕树仍郁郁葱葱,一部分待迁移的树木被工作人员标记了序号。福州市园林中心花木公司工程科科长陈猛告诉记者,这些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记录着迁移时间、迁移单位、运输单位等信息,以便在后期养护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挂营养液、浇水、施肥。

  记者了解到,滨海快线施工完成后,沿线园林绿化恢复将保持区域内风貌特色不变,部分景观质量还会得到明显提升。福州地铁表示,未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将继续贯彻环保理念,努力平衡好地铁施工与绿化、交通的关系。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668棵行道树背后的“绿荫保卫战”

2020-08-13 21: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8月13日电 题:668棵行道树背后的“绿荫保卫战”

  吴剑锋、孟健、叶磊

  位于福建福州的668棵行道树,近日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福州在建的滨海快线是福建省重要的城际交通线路,该线路沿六一路建设,途经市区5个站点,随着项目推进,六一路沿线上千棵树木的去留,成了绕不开的问题。

  是“移树开路”还是“为树让路”?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围挡期间,这些行道树都将被迁移——这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并不少见,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化,道旁树的“牺牲”似乎是“最优解法”。

  然而,在此次博弈中,当地选择了留下树木。7月21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踏勘滨海快线市区段时部署,减少对树木的移植,尽可能实现“就地保护”。

  由此,一场由地铁集团、交警支队、园林中心三方合作的“绿荫保卫战”正式展开。

  “移走树木很容易,但福州市多年的绿化成果同样来之不易。”福州地铁集团第一项目部部长彭宇国在福州工作近10年,在他看来,这座城市对“绿荫”有着别样的珍视。

  据介绍,从7月22日起,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3点,福州地铁会同设计院、施工方等单位分6批次,对市区站点周边需要迁移的行道树进行测量、清点,并对市区内每个站点的围挡方案进行优化。

  “以南公园站为例,我们计划将人行通道结合公园步道通行,这样就可以留住打铁港公园内的树木。”彭宇国说,按照原方案,该站点将设置三条车道和一条人行道,经过优化后,人行道不再单独设置,17棵行道树因此得以保留。

  类似的点滴调整最终汇成了一个新的方案:滨海快线市区段沿线施工减少占用5894平方米绿地,减少移植668棵树木,其中包括189棵直径40厘米以上的大树。

  地铁规划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迁移的树木越来越少,施工的难度却呈几何级上升。“一要保障建设施工,二要保障绿化成果,三要保障交通顺畅,每项任务都很重要,对我们的挑战很大。”福州市交警支队交通规划设计中队中队长张雷说。以闽都站为例,原先盾构下井后,都是直接始发作业,但为减少占地面积,团队改从一个作业井吊入盾构机,平移至另一侧盾构始发点,再启动盾构作业。这一操作虽然延长了作业时间,但最终换来令大家满意的结果:闽都站围挡宽度减少20米,34棵行道树得以保留。

  在彭宇国看来,留住这些树不仅留下一方绿色景观,更是留住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情感。据了解,保留下来的行道树大多为榕树,这一树种在当地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福州也因此得名“榕城”。六一路两旁的榕树是20多年前园林部门栽下的第一批行道树,对沿街市民而言,它们已经是生活中割舍不去的记忆。

  据了解,对于无法被保留下来的树,当地还制定了“一树一档”管理机制,做到迁移过程全程监控、责任追踪,全力保证树木存活。

  在六一路的施工围挡外,记者看到,几十棵榕树仍郁郁葱葱,一部分待迁移的树木被工作人员标记了序号。福州市园林中心花木公司工程科科长陈猛告诉记者,这些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记录着迁移时间、迁移单位、运输单位等信息,以便在后期养护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挂营养液、浇水、施肥。

  记者了解到,滨海快线施工完成后,沿线园林绿化恢复将保持区域内风貌特色不变,部分景观质量还会得到明显提升。福州地铁表示,未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将继续贯彻环保理念,努力平衡好地铁施工与绿化、交通的关系。

(责任编辑:符仲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