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称“小微指数”)为43.7,在今年二季度复苏的基础上显著反弹,显示了随着复工复产小微企业发展动能逐步释放。然而,复苏过程仍有外部扰动,需要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寻求小微经济的持续发展路径。
从分项指数来看,信心指数上升0.3个点,风险指数上升0.2个点,显示小微企业逐步恢复信心。融资指数上升0.2个点,扩张指数上升0.1个点,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小微经济有望在后续一段时间延续复苏态势。同时,采购指数上升0.1个点,绩效指数上升0.2个点,市场指数上升0.1个点,显示小微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内在增长动力释放,绩效有所改善,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后续增长仍有空间。但当月成本指数为62.4,下降0.2个点,显示小微经济复苏过程中成本承压,是下一阶段复苏的扰动因素。
从区域指数来看,东北地区小微指数上升0.3个点,华北地区上升0.2个点,西北地区上升0.2个点,西南地区上升0.1个点,华东地区与上月持平,各大区域普遍呈复苏态势,充分显示出上一阶段国家相关区域政策的推进起到了效果。中南地区小微指数下降0.1个点,该区域指数虽略有下降,但基数尚可,距荣枯值也相对较近,在后续我国宏观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有望起到支撑作用。
从行业指数来看,各行业复苏态势不尽相同。其中,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39.7,制造业运行指数为44.9,均上升0.3个点,这反映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制造、百姓文化旅游需求的反弹带来了相关行业的增长。批发零售业指数为44.4,上升0.2个点,商业领域小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其恢复是我国有效需求逐步恢复的基础。农林牧渔业指数为43.3,上升0.1个点,体现了相关行业的季节性特征。但建筑业指数为40.9,交通运输业指数为42.7,均下降0.1个点。特别要指出的是,制造业采购指数和绩效指数相对较好,调研情况显示制造业在压力下仍有较强的复苏动力,随着下一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制造业复苏有望带动小微经济的整体复苏。
小微经济的复苏是随着整个宏观经济企稳而逐步实现的。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显然已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小微经济的发展,也应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扩大内需,以百姓刚需为基点,改善性需求为增量,扩大内循环的小微市场基础;另一方面要抓住产业升级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数字经济等模式的推动下,实现在线化、共享化,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打通小微经济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建立小微经济在国内形成有效投资和高效消费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全 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