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全力打好“退水”之战——来自洪涝灾区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水金辰、周楠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中游干流近日水位开始高位缓退,部分受灾区防汛抗洪工作进入退水期作战。如何打好“退水”之战,确保安全度汛,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洪涝灾区。
时刻绷紧防汛安全之弦
南洞庭湖畔的湖南沅江市南嘴镇,位于洞庭湖深处。正午时分,站在目平湖大堤上的南嘴镇镇长刘洪拧了拧湿透的背心,戴起草帽,与水利技术人员一同沿一线大堤查险。
在这段大堤上,刘洪曾连着坚守30多个昼夜。虽然目平湖当前已退出警戒水位,但刘洪仍要24小时待命,以便及时应付退水后可能出现的险情。
“退出警戒水位,不松防汛安全这根弦。”刘洪说,现在他们把重大险情段、穿堤建筑物、近期出险堤段等作为重点防守对象,预置抢险队伍和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险情征兆,快速组织抢险处置。
目前南方灾区江河湖库水位高,堤防工程经历长期浸泡,退水期极易发生垮塌险情。退水不退人,防汛工作容不得一丝疏漏。
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张家团表示,长时间巡堤防守和应急处置,加上在高温或暴雨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巡查抢险人员人困马乏,容易出现麻痹和厌战心理。南方灾区应继续保持警惕,全力做好退水期堤防防守。
记者在湖南、安徽部分洪涝灾区采访了解到,当前基层防汛工作都或多或少存在人困马乏问题,为此,上述地区正抓紧落实落细退水期防汛各项措施,加强堤坝巡查防守。
湖南要求把巡堤查险作为当前洞庭湖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曾经出险工程等重点部位,集中精力、人力、物力,日夜开展“拉网式”排查。
安徽要求各级各部门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做好退水期堤防巡查防守工作,切实提高巡堤查险密度、宽度、频度,确保重要堤防和重要工程设施安全。
及时做好防疫消杀
8月1日9时30分,位于安徽阜南县的蒙洼蓄洪区退水闸正式开闸退洪。目前,淮河干流8个行蓄洪区均处于退水状态。
洪水过后,环境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各类传染疾病极易传播,及时做好退水后的防疫消杀工作至关重要。
6日晚,驻守在王家坝乡镇卫生院的阜南县疾控中心监测科科长张伟,背起火力喷雾器再次对刘郢庄台的沟塘进行消杀。“像这样的消杀工作,蒙洼蓄洪区内的庄台每天都要进行两次。”张伟说。
为做好蒙洼蓄洪区消杀工作,阜南县日前选派131名医务人员、40名防疫人员支援蒙洼四乡镇。县级选派人员同乡村医务人员并肩作战,对131个庄台、6个圩台进行驻点包保,统筹负责蒙洼地区防疫消杀、水质检测等工作。
据阜南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4次水质采样和1次鼠密度调查,累计派出卫生防疫指导员1418人次,消杀面积达1750万平方米。
防汛不感染、灾后无大疫,是安全度汛的重要内容。
针对当前长江、淮河、太湖流域汛情灾情,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日前要求继续紧绷防汛安全这根弦,及时做好排涝、清淤、消杀等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精心谋划灾后重建
据统计,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已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7省(区、市)超35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房屋如何修缮,成了不少受灾群众的“心病”。
江西新干县沂江乡浒岗村村民习月英家的房子在洪水中受损,没过多久,乡里就派来技术人员,给出维修加固方案。看着受损的房屋正在加固,习月英笑着说:“很快就能搬进‘新房’啦!”
洪灾造成的房屋倒塌、农田损毁等给不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多地因“灾”施策,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贷款担保等,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在江西鄱阳县洪迈学校集中安置点,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加紧赶制空气开关配件。安置点负责人彭春华说:“我们联系县工业园区企业,把‘扶贫车间’搬进安置点。”
洪灾带来的伤痛,唯有用妥善的安置与后续的帮扶来抚慰。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面对汛情,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主动作为,谋良策、出实招,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安徽等地要求根据灾害损失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并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基本生活,实现“应兜尽兜”。
江西紧急调拨237万公斤种子用于灾后恢复生产,全省已栽晚稻1393.5万亩,全力保障洪涝灾区农作物及时抢种补种。
针对南方重点地区防汛抗洪及救灾救助工作情况,应急管理部日前向江西、安徽派出救灾工作组,进一步深入一线查看了解灾情,指导督促地方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各有关部门、各地减灾委要在抓好防汛救灾救助安置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副司长杨晓东说。(参与采写:姚子云、钟群)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