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 实习生 陈娟华 长沙报道
如今,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在当地已然已经成为长沙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智能驾驶研究院的无人驾驶货车
坐标:长沙国际会展中心。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系列活动将在这个恢宏的会展中心举行,这里将迎来全球几十家工程机械50强企业和几十万名专业观众,展览面积将从21.3万平方米扩大至30万平方米。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曾表示,“制造业在长沙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超过40%。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统领,加快动能转换,推进智能化改造全面升级!”
经济繁荣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2020年5月,国家统计局给出了2019年各大城市经济指标,长沙的成绩颇为亮眼——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达8.1%,在全国17个“万亿”城市中,位居第一。值得关注的是,这份独居鳌头的成绩单,耀眼的不仅仅是速度,更让人赞叹的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长沙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在智能制造统领下,长沙市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全市的经济格局中,占了近40%的比重,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特别是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汽车等,形成了千亿产业集群。
现今长沙市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动能转换加快的攻坚期。
“智造”之城的崛起
英国KHL集团旗下的《国际建设》杂志发布了2020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3家长沙工程机械企业上榜,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跻身十强。在这一领域,“湘军”已经成为能够代表国家实力参与竞争的标签。
2005年的时候,中联重科开始做物联网平台。其实就是工程机械设备远程监控平台,功能非常简单,只有远程停开机和位置信息回传等,主要为了设备信用销售的资产保全。中联重科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那是中联重科产品智能化的萌芽阶段,在当时的同行业中却是起步最早的,还获得国家863计划的支撑。从2005到2014年底,是企业产品智能化的起步期,直到中联重科启动产品智能化4.0工程。
“2014年底,中联重科产品4.0工程的开展,快速推动产品智能化的进程,建立大数据平台、开发设备管理的APP‘中联E管家’上线等等。2017年上半年,我们以智能化产品为依托申报了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远程运维服务和工业互联网两个方向。”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此时企业对产品智能化有了成体系的标准和要求,产品应该像大脑一样能思考,能自诊断、自适应,还能自调整。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设备数量已将近32万台,而需要客户主动下载安装连接的设备管理APP,用户数也达到了8万。
与中联重科并驾齐驱的三一重工, 厂房率先启动“灯塔工厂”建设,初步完成了智能化升级,通过打通生产、质量、物流、库存等生产环节,与生产线自动化设备深度集成,将排产进一步细化到人和设备,真正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数字驱动。智能制造,已经从海量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发展成为一种“全面智能”的思维方式。“项目改造完成后,产能将提升50%,人力需求减少60%,场地压缩30%。”三一重工相关负责人称。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副院长袁振回忆说,2010年是长沙智能制造的起步,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初步探索和尝试。过去十年,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一场深刻智能化变革在长沙迅速展开,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等新型战略领域,陆续成为长沙智能制造发展的方向。
“13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4个项目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和新模式专项,长沙市的国家智能制造项目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一系列数字,显示出自上而下多年深耕的努力和地区独有的实力,“智”造长沙,也逐步成为这个中部城市的“新名片”。
在这些“国字号”企业和项目的带动下,长沙就像一把尖刀脱颖而出。“如果要总结原因的话,你会发现长沙有种很浓厚的氛围。”袁振说,2015年7月份,围绕智能制造,长沙出台了自己的专项政策——《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从那时起,长沙开始了一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在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道路上不断跨越。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2019年1月—10月,长沙市经济运行质量更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3.9%,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智能制造 “湘军”已成为能够代表国家实力参与竞争的标签,图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
长沙还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城市。
6月29日,《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走进九芝堂的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药味。在这里生产的中成药每天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医院、药店。全封闭的生产车间只能偶尔见到一两个人来回走动,除此之外,全机械自动化的生产线在有条不紊地运作,从原料进去,最生成箱的药品出来。
“工人只需要对生产线进行简单的维护,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了。”公司负责人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说。
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从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抓起,对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一大批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改头换面”甚至“脱胎换骨”。
先后开展七轮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1041家。通过开展智能制造,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入智能经济、实施智能制造,由工业1.0到2.0、3.0、4.0不断迭代升级。
长沙市抢先构建应用场景体系,持续打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移动支付、创意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等八大应用场景,吸引更多新项目在长沙落地。抢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率先布局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启用开放道路智能驾驶示范区,短短1年多时间就吸引了百度、腾讯、京东、中车、大陆、博世等企业入驻。长沙市为了向企业提供智能设计、智能改造、智能经营、智能决策等多层次专业服务,与中国电子合作,成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增材制造(3D打印)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驾驶研究院等工研院10多家,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上线华为软件云、中科云谷、中电云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长沙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三智一自主”作为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借助速度、资本、市场的力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依托22条工业优势与新兴产业链,以“精准、舍得、执着”的招商理念,总结“两图”(全景图、现状图),分析“两库”(客商库、项目库),建立“两池”(资金池、人才池),形成“两报告”(产业链招商报告、产业链分析报告),因链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取得实质性进展。
6月11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力推进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明确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控及智能化系统核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17个项目为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将紧抓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让产业链插上“软件”的翅膀
目前,全市“三智一自主” (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等产业布局已基本成型,工业“硬件”的大发展、大建设告一段落,产业链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必须从“轻软重硬”向“软硬兼施”转变。
众所周知,无论从生产成本还是生产能力来说,智能机械化都比人力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对人工占很大比例的传统制造业来讲,智能化改造无论是下定决心还是操作过程,都极为不易。“我们决定智能化改造,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这是最核心的动力。”楚天科技相关负责人称。楚天科技是一家医药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2016年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设备方面总投资约1.8亿元。
“楚天机器人智能工厂以信息化系统为大脑、工业互联网为神经、自动化物流系统为血液,将各功能区域高效融合,实现整个工厂的运营智能化,成为世界首批制药装备智能生产工厂。”楚天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唐岳说,“在这一领域,长沙将与世界同步。”目前,楚天科技的国家试点示范项目已经完成验收,下一步是不断验证工艺和系统集成,将高端医药智能制造新模式扩散到整个集团。“未来客户只要购买设备就行,其他的全部我们来解决,解决生产工艺当中的所有问题。”
“软件是推动产业链再升级的基础和支撑。”在“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制造”时代,要实现产业链再升级,必须聚焦智能制造,补齐软件这块短板,做到“软硬兼施”,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当前,无论是从宏观层,还是从长沙实际看,软件产业发展机遇都是十分难得的。
长沙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动能转换加快的攻坚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面对长沙市“硬件产业链”升级而产生的巨大需求,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行业市场空间。据悉,长沙定下“三步走”战略: 2018 年—2020 年,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2021年—2023年,优势产业企业智能转型基本实现;2024年—2025年,制造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长沙基本成为“产业智能化先行区”“智能产业化引领区”和“高端智能装备知名品牌聚集区”。
2020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称,2019年长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成为闪亮名片。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8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