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日,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意见,强调运用好执法司法政策,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当前,在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的同时,应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
首先,要做到依法全面平等保护。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要求。应以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市场经济法治根基。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都依法享有合法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今年《外商投资法》实施以来,为中外资企业营造了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在放宽市场准入、激发企业活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有赖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推进简政放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
其次,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产权不稳,容易分心,更难做长远打算。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的基本保障,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加强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文件,司法部门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产权的典型案例。日前,最高法联合国家发改委共同出台《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重点解决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产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查封财产融资偿债和自行处置机制,尽最大可能保持企业财产运营价值,再次传递出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强烈信号。
再次,市场主体诚信建设事关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诚信,寸步难行。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依法经商经营,否则必将为违法犯罪行为付出代价。最近发生多起恶性财务造假案件,究其原因是制度建设存在短板,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较低。对此,新修订的证券法已大幅提高了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有关部门特别提出要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打击、坚决遏制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力度,加快新修订的证券法实施细则落地,对典型重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个案,依法及时启动“集体诉讼”。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保护好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
有恒产者有恒心,有恒心才能办恒业。然而,也应看到,市场主体无法回避市场风险。制度的执行、义务的履行、权利的实现,都需要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司法部门以严实的举措落实法律规定、政策要求,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依法保障和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有法治护航,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才能安心谋发展,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实现凤凰涅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万祥)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