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宁吉喆与斯蒂格利茨共话——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年03月24日 20:1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于2015年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几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供给侧改革展开高层对话。

  宁吉喆首先就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思路和举措向与会中外嘉宾进行了介绍。他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既有总量性的,也有结构性的;既有需求侧的,也有供给侧的,但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经济循环不够顺畅。”围绕“破、立、降”这三个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中国出台实施了一批重要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破”的方面,着力进行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重点行业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在“立”的方面,全力推动创新转型。2018年,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18%,已经达到了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1.7%、8.9%,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工业增加值去年突破30万亿元,制造强国建设持续推进。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分别增长明显高于整体投资的增长率。 在“降”的方面,大力实施减税、清费、降负,降成本的额度持续扩大。过去一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约1.3万亿元。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自1981年来多次访华。今年是他第16次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极为熟悉。他说,过去20年见证了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有近8亿人实现了脱贫,中国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某些领域已成为世界的引领者。他同时也坦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只是最发达国家的1/5,这意味着还需要在技术、知识、人力资本方面追赶,同时需要应对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中国需要的不仅是GDP增长,而是高质量增长。这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入手,实现供需平衡。“错误的供给侧改革会削弱需求,并阻碍增长,还可能会增加不平等和其他问题。正确的供给侧改革可以提振需求、平衡眼下和未来,并实现其他目标。”他说,美国1980年开始进行的供给侧改革,有很多重要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要避免减税和放松监管导致的经济减速和不平等加剧。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下一步方向和重点在哪里?宁吉喆指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在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上狠下工夫,重点将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持续加大“破、立、降”力度;二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提升产业链水平,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四是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斯蒂格利茨对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谏言,要考虑增加研究、教育、医疗方面的投资,以及增加学前教育和农村的投入,为妇女和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就业很重要,在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更好地利用劳动力市场,能够让更多的女性和老年人有机会继续工作。房地产虽是重要产业,但它带来的经济增长是比较单一的。“中国应该尽量减少房地产业的投资,应该更多关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徐惠喜)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