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间,中欧经贸合作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未来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态度,欧盟企业表示欢迎。围绕中国扩大开放带来的机遇等话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
何墨池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功地选择了一条能够平衡发展与稳定的市场化改革之路,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从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分离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政府不断努力推动开放、尊重市场的实践。中国政府在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注重制度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开放口岸、特区、自贸区等政策工具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外资企业特别是欧盟企业在这一开放过程中享受到了中国市场带来的红利。
何墨池说:“我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发表的讲话记忆犹新,他高度赞同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可贵价值,为解决世界经济的增长困境提出了中国方案,这一方案与当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市场保护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后在今年4月份,中国宣布加快落实对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和飞机、船舶等制造业的开放。欧盟在华企业对于中国开放承诺的实践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希望中国的开放进程能够更好地惠及外资企业,外资企业进入金融、制造行业,也可以促进中国相关领域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对外资进一步开放的承诺稳步兑现,这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何墨池表示,此次中欧商会发布研究报告《后达沃斯时代的中国》,回顾了在2017年达沃斯年会召开后18个月以来中国政府对开放承诺的实践。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在环境保护、消费品进口关税下降、地方营商环境改善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虽然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开放程度和速度不一致的现象,但总体上中国政府正在稳步兑现进一步开放的承诺。
“我认为,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将会有更多高质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更能激发出中国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吸引各方资金开展先进技术研发。”何墨池说,欧盟企业界看到了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市场前景,这对于中欧合作推进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开放是中国经济保持活力的关键,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欧盟企业和中国企业来说同等重要,中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应该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探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开放力度和步伐,在竞争中培育新兴产业。此外,欧盟企业期待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上,中欧能够达成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欧之间投资和贸易发展的共识。
对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何墨池表示,从欧盟企业界的角度来看,贸易战将使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产业链受到冲击,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消费者利益受损,因为加征的关税多数都会转嫁给消费者。美国政府通过单方面加征关税方式挑起全球贸易战的手段过于激进,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缓和贸易纠纷更符合市场精神和国际贸易规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翩宇)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