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铁路春运返乡客流将迎最高峰 这份指南助你平安回家
中新网北京1月23日电(吴涛李金磊)目前,2017年春运已经迎来返乡客流高峰期。多地铁路部门公布信息看,节前最后一周将形成铁路返乡客流最高峰。在铁路春运最高峰期,如何应对意外情况,中新网记者为您梳理一份安全回家指南,助您平安顺利回家。
铁路春运迎来节前客流最高峰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1日,春运第九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8005.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29%。其中铁路发送旅客925.4万人次,增长14.4%。
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邀您共同话春运”在线调查大数据分析及网络平台监测显示,春运出行以探亲访友为主的客流占78%;旅游度假出行占14%。热点枢纽为北京南站和西站、上海虹桥枢纽站、广州南站、深圳北站,客流密度最大;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旅客最主要的购票渠道。
北京铁路局披露,21日是铁路春运首个高峰日,北京市三大火车站发送旅客达55万人次。铁路部门预计,春节前最后一周将出现客流“井喷”。为应对高峰客流,北京西站重点增开郑州东、汉口、西安北、宝鸡南、成都、赣州、安庆、安康、武昌、邯郸、石家庄等方向列车。北京南站重点增开安庆、济南西、荣成、烟台、哈尔滨西等方向列车。
春运期间的杭州火车东站。 施佳秀摄
“曲线回家”注意啥?
——最好提前到站取票
在春运高峰时期,多地铁路部门建议,旅客最好提前2小时到站,以免在取票高峰时因取票不及时而耽误行程。
在春运高峰时段出行,有些热门直达车次一票难求,不少乘客采用“曲线回家”,用中转换乘的方式解决购票难题。对此,铁路部门提醒,旅客要注意两趟列车接续之间赶车时间是否够用,建议赶车时间保持在2小时以上。
另外,“曲线回家”,因需多次换乘,旅客可以先将一部分行李快递打包回家,另一部分则随身携带,轻装上阵。乘坐高铁的乘客,如果车票不用报销或有其他用途,不必非取车票,可刷身份证进站,节省时间。
1月16日,武汉汉口火车站候车大厅里,等待进站上车的乘客进入了梦乡。中新社记者张畅摄
车票丢失咋办?
——2元可办理挂失补办
小小的一张火车票寄托每个人的思家之情,每个人都会妥善保管,可万一发生意外,车票丢了该如何应对呢?今年如果在列车上、出站检票前丢失实名制车票,不用“认倒霉”重新购票了,只需交2元手续费就能办理挂失补办。
在出站检票前丢失实名制车票,要主动向车站工作人员声明,经车站核查,有购票记录,已购车票有效,乘车日期、车次相符,票证人一致,实际乘车区间未超过已购车票乘车区间,并且没有出站检票记录的,可办理挂失补办手续,收取2元手续费,票面标注“车票丢失”字样。可凭该车票和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出站。
在进站检票前丢失实名制车票呢?乘客需在车票票面发站停止售票前办理挂失补办手续,新票票面信息与原车票一致,并加注“挂失补”字样。上车后,经列车核验“挂失补车票”、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与乘车人一致,并在到站前确认未发现原车票被他人使用后,开具客运记录,与“挂失补车票”一并作为退票的凭证。到站后,乘客凭客运记录、“挂失补车票”和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退回“挂失补车票”票款,铁路部门收2元手续费。
1月13日,大批旅客进入高铁南京南站候车厅内,准备乘车出行。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车站丢失身份证咋办?
——办理临时身份证明
购票或乘车时,身份证找不到了,怎么办?先别着急,旅客购票时或购票后、乘车前因有效身份证件未携带、丢失等原因无法出示有效证件时,可以至车站铁路公安制证口办理乘坐旅客列车临时身份证明。
根据12306网站,办理时,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携带一寸照片一张:出具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籍证明信;学生旅客出具所在学校的证明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现役军人持所在部队出具的证明信;外籍旅客持当地使领馆出具的证明信;凭其他有效证件购买车票的旅客持发证部门出具的证明信;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
另外,身份证丢失后,时间允许的话,可去车站设立的失物招领处去看看,有好心人捡到,会送到这里。
1月13日,旅客扛起行李准备登车。 中新网记者金硕摄
如何防财产和行李丢失?
——这些地方和时间点要注意
要防止财产和行李丢失,有一些地方要格外谨慎,如车站安检口、休息室、厕所等地,这些地方行李容易错拿漏拿,小偷也经常在此下手。安检时要看瞅着自己行李进入安检传送带后方可往前走;在车站休息室休息时,切勿一心玩手机,忽略了自己的行李。
另外,有一些时间节点也要注意,如列车在途经站点停留时,这时上下车人较多,行李容易错拿或被盗。打水、洗漱、上厕所离开座位时,贵重物品最好随身携带,以免这些时间段行李被“下手”。切勿上了车就呼呼大睡,尤其是长途旅客。
还有,对太“热心”的人离他远点。这些人往往先唠家常,套出你个人信息或取得你信任后行骗或盗窃;或者主动要求帮你拿行李、看行李,获取你信任后伺机行窃。此外,出门财不外露,不携带大量现金;不食用陌生人给的食物和水等。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