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家发改委:外资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2020年08月18日 07:35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熊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8月份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上半年,164家中资企业境外发债1033.1亿美元,说明外资继续看好中国;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安置住房266万多套,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宏观经济有关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日发电量和用电负荷连创新高

  从发电看,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9%。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发电同比分别增长6.1%、6.7%、23.2%,火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下降0.7%和0.6%。

  从用电看,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其中,一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6%、5.3%和13.8%;二产用电量同比下降0.7%,主要是电力、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幅下降。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3%,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同比分别增长16.7%、14.4%、14.3%、12.7%、11%。分地区看,20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四川、江西、广西、广东、西藏、福建、内蒙古、云南8个省(区)增速超过10%。

  进入8月份,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8月3日、10日、11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其中,日发电量最高达246亿千瓦时,比去年峰值高出6.86亿千瓦时;统调用电负荷最高达10.76亿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万千瓦。华东、西南2个区域电网以及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等12个省级电网负荷累计30次创历史新高。

  “初步分析,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孟玮表示。

  在投资项目审批方面,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382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和高技术等领域。

  在价格运行方面,7月份以来,针对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一方面加强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7月份合计投放4批次4.8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地方出现洪涝灾害、个别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复发等突发情况,及时指导协调有关地方加强蔬菜、猪肉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调控,加快灾后重建,保障市场供应与价格稳定。

  中资企业境外发债超千亿美元

  孟玮表示,今年以来,为妥善应对疫情对企业境外中长期债券发行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出台措施,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争取更为有利的发行窗口提供便利。上半年,共有164家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264笔,共计1033.1亿美元,虽然受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影响,境外发债总规模同比有所减少,但呈现出“韧性强、成本低、类型多、结构优”的特点,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实现了提质增效。

  一是韧性强。在3月份疫情严重时期,彭博巴克莱中资美元债指数最低点较年初下降4.14个百分点,与其他美元债市场相比,跌幅较小。二季度以来,中资美元债市场表现出较快且持续的复苏态势,截至6月底,中资美元债指数达到201.85点,同比上涨6.21%,创历史新高。

  二是成本低。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资境外中长期债券加权平均成本为4.9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债券发行量和占比均大幅上升,期限结构得到优化。

  三是类型多。中资企业新发外债包含高级固息债券、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优先股等多种类型,且整体债券资质进一步提升,投资级债券占比达58%,同比上升11%。

  四是结构优。中资发行主体涉及41个行业,覆盖面广,分布较为均衡。上半年,信息技术企业发行量同比上升10.9%,工业企业发行量同比上升24%,能源企业发行量同比上升超过200%,金融机构发行量同比略降,但发行规模更加稳健、总体成本控制更加审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房地产和城投类企业发行量同比均下降,调控效果持续显现,在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合理把握了外债规模。

  孟玮表示,从6月份、7月份的情况看,共有84家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125笔,金额合计459.2亿美元,包括工业、金融、房地产、城投、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行业。其中,工业企业发行123.3亿美元,同比上升30%;房地产企业发行124亿美元,同比下降24%;金融企业发行142.8亿美元,同比上升25%,金融企业发债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6月份、7月份外债发行规模回升,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逐月好转,经济秩序有序恢复,国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信心不断增强。”孟玮分析说,直接原因还有3个方面:一是主要发达国家持续量化宽松,美元流动性快速释放,海外资金加速回流新兴市场;二是投资者避险情绪进一步修复,中资境外债券市场整体买入兴趣较为浓厚,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带动一级市场发行规模上升;三是此前受疫情影响,很多中资发行人推迟发行计划,把握近期较好的市场窗口,集中完成发行。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中长期外债在“扩流入、促投资、稳增长”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外债资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中资企业境外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实现全部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里的一块“硬骨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孟玮在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22个有搬迁任务的省份合力攻坚,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多套。“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和配套设施扫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全部入住。有关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和不动产登记等专项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在深化扶持和加强督导上下功夫,不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果。”孟玮表示,在深化帮扶方面,重点是用好用活各类资金资源,统筹做好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管理、权益保障、拆旧复垦等后续扶持各项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在加强督导方面,重点是加大跟踪调度和工作指导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强化后续扶持政策支持,督促指导有关地方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全面转到后续扶持上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丽)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