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芯”突围 托稳国民“菜篮子”

2025-09-03 14:30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护“芯”突围 托稳国民“菜篮子”

2025年09月03日 14:30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聚焦育种攻关一线 护“芯”突围 托稳国民“菜篮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炎热逐渐退场,秋意愈发浓郁。眼下,秋季时令蔬菜纷纷上市,为国民餐桌增添了丰富选择。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蔬菜在人民食物消费总量中占41%。我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达3亿亩,栽培蔬菜有近300种。近年来,愈加多样、细分的蔬菜消费市场需求,为蔬菜品种选育提出新命题。

针对蔬菜产业发展需求,2022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相关省立足资源优势,组织相关高校及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开展育种攻关,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带动我国蔬菜种业市场蓬勃发展,育种科研水平不断攀升。国产自主品种加快推广,还针对细分市场选育出水果甘蓝、皱叶菜、榨汁用胡萝卜等新一代优质蔬菜品种,在网红茶饮、火锅快餐等消费领域火爆出圈。持续不断的育种创新,种源安全的持续保障,让国民“菜篮子”拎得更稳,装得更满。

满足“中国胃” 聚力培育蔬菜新品类

在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内,科研人员正在组培间内运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等先进育种技术,为“板蓝根皱叶菜”的研发而聚力攻关。一旁的人工气候室,可克服季节限制实现环境参数精准调控,正推动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

几年前,羽衣甘蓝刚被引入国内,却因口感苦涩劝退不少人。公司总经理贺亚菲随即萌发了一个想法:研发一款既能保留羽衣甘蓝营养价值,又适合中国人烹饪习惯、口感佳的国产蔬菜。

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启动以来,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各方力量,为推动科企合作开展育种创新创造了新契机。

“公司与中国工程院、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院士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西蓝花、功能型特色蔬菜品种的研发与攻关。这些科研单位、高校为公司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多位专业人才。他们迅速参与到田间选育、实验室检测、产品推广等环节,已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撑及推动公司发展的新生力量。”贺亚菲坦言。

历经多年艰苦攻关,通过应用远缘杂交、分子育种、无融合生殖等尖端技术并不断迭代优化,公司成功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西蓝花衍生新品种——亚非万连青皱叶菜。作为羽衣甘蓝的升级版,该品种不仅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口感更脆嫩鲜甜,还满足中式炝炒、火锅涮煮、制作沙拉及榨汁饮品等多种需求,更加符合国人口味及烹饪习惯。

2024年,皱叶菜新品种正式面世后迅速走红餐饮圈,成为网红火锅店、茶饮店等新消费市场“新宠”。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该品种在湖北、云南、山西、内蒙古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近万亩,亩产值达万元,联农带农效益显著。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蔬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推动下,在金针菇、西蓝花、菠菜等各个领域,多个育种“国家队”相继组建,接连攻破育种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难题,推动我国优质蔬菜品种更新换代脚步不断加快。

除国产“羽衣甘蓝”外,富含高丙醇二酸、具有减脂功能的“中农脆玉3号”,水果甘蓝“中甘HD19”,高品质鲜食辣椒“兴蔬211号”,红心水果萝卜“心美1号”,鲜榨汁用胡萝卜“中誉1877”,黄色番茄“东农636”,耐低温赏食兼用白菜“黄玫瑰”,油绿类型菠菜“蔬菠23号”等特色蔬菜品种接连入市……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攻关组选育的一批新优品种,正在成为高端蔬菜市场上的网红“新贵”,为满足新消费趋势下人民群众“新刚需”提供源源不断的种源支撑。

育成一批国产当家品种加速市场推广应用

过去30多年间,日本白色金针菇品种主导中国市场。随着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启动,上海、福建、四川等食用菌产业优势省份深入开展攻关,在种质资源收集、精准鉴定、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应用方面不断发力。

福建农林大学与福建万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开展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种类的育种攻关,制定了3年追赶、5年超越、10年引领的目标。

“组建攻关小组后,我们系统收集国内外种质材料,通过大量配制杂交组合、实验室早期筛选及迭代出菇品比,优良品种选出率由原来的0.3%提高到1%,育种周期由原来的3年缩短至1年。”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教授谢宝贵介绍,创新育种模式效果十分显著,不光培育出产量与质量接近日本品种“T022”的“农万金8号”,还升级培育出“农万金9号”“农万金12号”等新品种,产量、商品性状均可抗衡日本引进品种,实现了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目标。

为解决生产中菇帽容易开伞的问题,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系统选育出新品种“X69”,每瓶产量提高了10至20克。

“2024年,‘X69’年产量达28.8万吨,占到全国白色金针菇总产量的15%左右。”提升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是公司总经理胡卫红坚持不懈的目标。她介绍,公司与各联合单位将在当地有关部门牵头下,成立国内首家食用菌菌种研发股份公司,进一步汇聚优势资源,攻破产业发展瓶颈,加速实现白色金针菇种源自主可控。

经过全国有关科研力量攻坚克难,一批国产金针菇“破土而生”,打破国外种源垄断,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2024年,我国自主培育的白色金针菇品种市场占有率已从2021年的不足5%提升到近30%。

曾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菠菜种植和消费国,我国常年种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但90%以上杂交菠菜用种依靠进口。近年来,北京市牵头开展菠菜育种联合攻关,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国内9家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合作选育菠菜品种推广面积已达60余万亩,国产杂交菠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20%,比攻关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已实现部分进口替代。

近年来,在另一种源依赖进口领域,高品质橘色胡萝卜品种选育推广也取得突破进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国,胡萝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0万亩左右。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国内10家优势企业、科研单位开展协同攻关,瞄准产业卡点难点问题,联合优势团队开展底盘技术研究,并聚焦市场多样化需求,选育一批突破性高品质品种。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介绍,针对市场细分需求,攻关组育成的适于生食、榨汁等专用品种,不仅外观好,口感风味也十分丰富。“相较于引进品种,种植国产杂交品种亩均成本降低一半,亩均收益基本持平,市场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目前,我们正面向发展中国家需求,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合作,国产胡萝卜品种‘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凝聚联合攻关合力 加强自育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攻关合作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科企联动、成果共享的深度合作关系。

在国家白色金针菇育种联合攻关组中,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攻关机制,是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关键。

在攻关体系中,福建省突出政府引导,校企协作,通过项目引导、知识产权共享和企业优先受让等方式,开展科企联合攻关,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与育种技术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企业先进设备与生产工艺,构建了紧密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知识产权新品种权益成果共享。

几年前,知名食用菌企业因菌种专利遭遇侵权,向同业公司提起诉讼,引发行业震动,也让业内企业意识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重要性。

科企合作,科研创新成果归属如何划分?

在西蓝花育种攻关方面,成员单位共同签署《人才、信息及成果共享协议》和《西蓝花育种资源成果共享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明确了收益分配规则。

“育种单位积极共享经DNA测序的不育系材料,成功开发西蓝花40K液态芯片,搭建起拥有415份核心种质及主要育成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库。借助图谱构建与联合开发协议,清晰界定了合作细则与收益分配比例。”国家西蓝花育种联合攻关组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顾宏辉表示,制度保障有效推动商业化育种的开展,妥善解决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的矛盾。

目前,西蓝花攻关组已签订6份合作协议,如浙江美之奥种业分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不育系利用合作协议,按分工和贡献确定收益分配,还有4对合作攻关单位采用品种权使用费转让、资源全共享的企科合作模式,西蓝花育种攻关稳步推进、成果显著,涌现出一批具有替代国外品种潜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其中,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浙青”系列,台州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台绿”系列,浙江美之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美青”系列等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据统计,2024年度推广自主育成西蓝花品种58.5万亩以上,国产化品种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浙江省的国产化率超过82%。

(责任编辑:李冬阳)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