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肥宅水”又涨价?部分提价幅度达16%

2024-05-29 09:14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曾繁莹)可乐涨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5月28日,记者对广州多家超市、便利店进行调查,多家门店店员称近期无涨价,但从调查情况看,包括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品牌在内的500ml可乐产品售价已经突破了3.5元/瓶。

  市场:突破3.5元/瓶的“快乐肥宅水”

  记者调查广州市场见到,已有可乐产品市场销售价高达4元甚至4.5元一支的500ml可乐,但大部分价格维持在3.5元/瓶。江南西紫山大街美宜佳便利店内,无论是有糖还是无糖,500ml的可口可乐售价都在3.5元,百事可乐同样规格产品也是一样的价格。在番禺一家711便利店内,500ml可口可乐则售价4元,普通版百事可乐500ml卖4.4元。

  今年4月,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江西太古可口可乐、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陆续发布部分产品价格调整的告知函称,4月下旬起部分产品供货价格调整,涉及500ml的可乐、雪碧、芬达等建议零售价从3元/瓶调整至3.5元/瓶,提价幅度16%;5月,百事饮料旗下多款汽水产品明确提价,除了550毫升的主力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3.5元外,百事饮料将900毫升百事、七喜、美年达系列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5元/瓶。关于可乐涨价的消息,记者采访太古可口可乐以及百事方面,截至发稿前,未有回复。

  “此次‘两乐’涨价,也是扛不过成本攀升过多这一关而做出的调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中国碳酸汽水市场极大的市场份额,他们的涨价,是具有代表性的,未来估计有不少品牌企业也会跟进这个涨价策略。”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现状分析》显示,2021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据国内碳酸饮料近九成市场份额,其中可口可乐市场占有率达53.4%。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施晓娟)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食品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快乐肥宅水”又涨价?部分提价幅度达16%

2024年05月29日 09:14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曾繁莹)可乐涨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5月28日,记者对广州多家超市、便利店进行调查,多家门店店员称近期无涨价,但从调查情况看,包括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品牌在内的500ml可乐产品售价已经突破了3.5元/瓶。

  市场:突破3.5元/瓶的“快乐肥宅水”

  记者调查广州市场见到,已有可乐产品市场销售价高达4元甚至4.5元一支的500ml可乐,但大部分价格维持在3.5元/瓶。江南西紫山大街美宜佳便利店内,无论是有糖还是无糖,500ml的可口可乐售价都在3.5元,百事可乐同样规格产品也是一样的价格。在番禺一家711便利店内,500ml可口可乐则售价4元,普通版百事可乐500ml卖4.4元。

  今年4月,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江西太古可口可乐、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陆续发布部分产品价格调整的告知函称,4月下旬起部分产品供货价格调整,涉及500ml的可乐、雪碧、芬达等建议零售价从3元/瓶调整至3.5元/瓶,提价幅度16%;5月,百事饮料旗下多款汽水产品明确提价,除了550毫升的主力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3.5元外,百事饮料将900毫升百事、七喜、美年达系列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5元/瓶。关于可乐涨价的消息,记者采访太古可口可乐以及百事方面,截至发稿前,未有回复。

  “此次‘两乐’涨价,也是扛不过成本攀升过多这一关而做出的调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中国碳酸汽水市场极大的市场份额,他们的涨价,是具有代表性的,未来估计有不少品牌企业也会跟进这个涨价策略。”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现状分析》显示,2021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据国内碳酸饮料近九成市场份额,其中可口可乐市场占有率达53.4%。

(责任编辑:施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