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芬达套装9.5元/2瓶28元/件,至2021年12月16日;怡宝16.5元/件,至2021年9月18日……”这是成都温江的一家临期食品仓在店门口张贴的部分折扣信息,上面介绍的是商品单价和保质日期。
临期食品在行业内又称大日期食品或尾货,因为临近保质期,商家通常对此打折销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等规定,严查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
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各地作出了相应规定。比如北京市工商局对临期食品规定分为:食品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等6种情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了3家临期食品仓发现,这些食品仓主要售卖薯片、饼干、辣条等零食还有坚果、饮品,以及方便面、芝麻糊、自热火锅一类速食品,部分食品仓也售卖奶粉、调味品及日化用品。仓内货品大多距离保质期还有1-3个月,部分商品保质期在半年以上,通常价格折扣越大,食品保质期越短。
近日成都一家名叫“一九九二食品折扣仓”的临期食品仓,在各互联网平台的本地频道热度颇高。走进这家食品仓大门,能看到商家贴有“食品保质期有限,回家请尽快食用”的标语。仓内货架上每个商品都标有名称、单价和保质期等信息。虽然是工作日,仍有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推着购物车穿梭于货架间。
钟红玉在距离温江区不远的崇州市工作。前段时间,她和同事在抖音上刷到了这家临期食品仓的短视频。临期食品的折扣价是吸引钟红玉的主要原因。她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对着货架拍照发给同事,帮他们代购。被问及是否担心食品保质期较短,她指着半满的购物车说:“我们办公室同事吃零食很快,这点儿(零食)3天左右就没了。”
赵女士是这里的老顾客,首次消费是在今年年初食品仓刚开业后没多久。当时仓内货品种类没有现在多,一堆堆纸箱摆放着,看着更像是个仓库;现在有了货架,感觉和超市差不多。
赵女士每次消费大约在100元到200元,以零食和饮品为主,购买最多的是矿泉水。赵女士说,价格优惠是临期食品最大的卖点。“我们家有六七个人,吃的方面开销比较大,这里(商品)价格便宜,又在保质期内,我们家基本上都能(在到期前)吃完。”
赵女士还说,因为每次买的食品数量不固定,购买频次在一周一次到一月一次间浮动。被问到是否担心临期食品的质量问题,她回答:“我们一般都选大品牌,目前还没出现过吃坏(肚子)的情况。”
一九九二折扣食品仓的创始人袁冰玉说,读大学时自己就是临期食品的忠实消费者。当时因生活费不多,她会去一些商超购买打折的进口零食。毕业后,袁冰玉回家打理生意,邻居经常上门求购一些打折的临期货品。长此以往,袁冰玉和丈夫决定开一家临期食品仓。
袁冰玉认为,“年轻人对‘临期’这个概念接受得快,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太能接受,总觉得你卖的这个东西是快要到期的,质量不好。目前我们这里的消费者主要是年轻人居多,客流量最多一天能到2000人左右。”
优宜食品仓的负责人江佳早年在上海做临期食品生意,目前在四川开展相关业务。他说,近年来临期食品火热,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提倡节约粮食、不随意浪费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与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有关。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在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工作打拼的,其收入被房租、房贷、车贷占去了大头,像零食、饮料这类商品,距离保质期还有几个月,能享受较大的折扣,他们愿意做这种“双节约”。
虽然临期食品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受到消费者喜爱,但也有人对于它的质量安全存疑。此前,#长期吃临期食品有损健康吗#的微博话题,阅读次数达4.4亿,讨论次数达1.7万。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曾凡坤教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如果是正规厂商生产的加工类食品,在保质期内食用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我国加工类食品有保质期和保存期两个概念。厂商会综合考虑商品流通、企业运行等情况,在保质期和保存期之间留有缓冲。过了保质期的加工类食品,主要是在风味、颜色等方面发生变化,不同种类食品,质量所受影响不同;保存期比保质期稍长,过了保存期的食品,一定不要再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
曾凡坤还指出,每一加工类型的产品对保藏条件要求不同,保藏条件不达标会导致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提前。以冷冻类食品为例,如果商家达不到要求的储存温度,食品将提前变质。除温度影响外,密封性、包装容器气密性、环境湿度等也有影响,这一点需要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特别注意。
《世界农业》发表的《临期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国外经验与实践对策》一文分析了临期食品质量存在的三类风险:一是临期食品若未在保质期前及时食用,或存放环境不合适则可能发生变质腐烂;二是部分食品企业将临期食品回炉再造并返回市场销售,以次充好;三是经营者把临期食品与非临期食品混合陈列,使消费者对临期食品产生“非临期”的错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成都市金牛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如果有人想专职经营一家临期食品店,需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接到有关临期食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不多,但还是建议消费者理性购买,切勿因价格优惠过度消费导致食品囤积过期,购买时记得索取并保存好相关票据,如果出现问题,方便及时维权。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田宏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