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奶荒”别慌 守住奶源基地是关键

2014年03月14日 07: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春雨 

  袋装奶提价,鲜奶产区频现“奶荒”,刚刚复苏的民族乳业又迎来新一轮波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认为,洗牌期内,强化奶源基地建设,提振消费者信心,是民族乳业振兴的关键。

  民族奶业进入洗牌期

  境外限购,境内乳制品涨价,尤其是自去年以来,鲜奶主产区频现奶农卖牛杀牛现象,导致到去年底,多地出现“奶荒”。有些乳企一方面通过高价等手段“抢奶”,另一方面不断匹配其他企业的报价,来保住自己的奶源基地。这不禁让人追问,刚刚复苏的民族乳业怎么了?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说,中国乳品质量总体是好的,一些不具备生产合格乳制品条件的企业已陆续被关停,行业得到整体提升,一些适合亚洲人消费的新产品在国际处于领先水平。但中国乳业仍背负“三座大山”,现正走在洗牌期的十字路口。

  王景海告诉记者,第一座“大山”是“洋奶粉”低价冲击国内市场,使国内乳品企业生存艰难。以全脂奶粉为例,澳大利亚、新西兰奶粉享受本国政府补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洋奶粉”凭借低成本优势,再加上营销中不惜砸下重金,民族乳品企业根本无力招架。

  第二座“大山”是我国奶业存在“先天不足”,奶农与企业至今仍未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在“洋奶粉”低价冲击导致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乳企根据自身成本确定鲜奶收购价,将亏损转嫁给奶农,而分散经营的奶农几乎没有发言权,造成杀牛、倒奶现象时有发生。中国奶业因此一直未走出“企业提高原料奶收购价、奶业扩张,企业降价、奶业萎缩”的企业控制产业怪圈,使奶业一度陷入奶农低效、奶业发展低速、奶牛养殖高风险的困局。

  除了奶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是制约民族乳业第三座“大山”。这其中,既有消费者对“洋奶粉”过度信赖等问题,也有国内乳业生鲜乳收购标准低等问题。

  奶源基地是乳业振兴之基

  据统计,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2013年奶农的数量估计还要下降10%至20%。散户退出后的原奶供给缺口本应该通过规模化养殖来弥补,但规模牧场的建设遇到资金、土地等瓶颈。国家曾提出要在2011年底实现企业自建牧场70%的目标,但至今全国大小规模化牧场加起来不足4成。王景海分析认为,到今年年底前,国内奶业市场处于市场分割的洗牌期,谁掌握了奶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综观完达山乳业的发展之路,一直遵循先建奶源后建工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使完达山产品问世半个世纪以来,经国家权威部门历年历次抽检,均为全部合格。公司现下辖24家分、子公司,年加工鲜奶能力100余万吨,可生产奶粉、液态奶、饮料、豆制品、米麦制品及保健食品等11大系列220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其中原料粉远销东南亚和非洲。

  在原奶环节,完达山乳业坐拥北纬45度和寒地黑土赐予的双重自然优势,经检测,完达山奶源基地19项国家生态指针全部达标,被国家绿色食品管理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乳品生产基地。记者在完达山大型牧场采访时见到,小奶牛刚一出生就会带上一个精致的耳环,这耳环相当于奶牛的身份证,通过电子耳环记录的信息,随时监控并确保奶牛的健康问题,以定制的科学配餐确保奶牛更优更好的产奶量。这种营养套餐,不但包括优质的牧草,还包括各种营养丰富的精饲料。在完达山松北牧场,奶牛的平均单产达到7.5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47%。

  近年来,完达山乳业积极加快推进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旨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振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消费的信心。据介绍,完达山乳业千头奶牛牧场应用物联网技术科学化。消费者购买完达山奶粉,只要用手机在包装盒的二维码上轻轻一扫便可实现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者名称、保质期、产品标准代码、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地、适用年龄、产品说明等10项信息的产品一次实时追溯,获知与产品相关的奶源、生产、检验、成品出库至物流、市场等产业链完整过程的信息。

  王景海说,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对企业而言,这一项项的政策和措施,却是对企业的生产理念、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考验、甚至是大浪淘沙。国家一系列举措为真正重质量、讲诚信的乳品企业推开了一扇生机盎然的春天之门。

  重塑消费者信心是当务之急

  民族乳业的出路在哪?一些专家、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关键,是提振消费者对民族乳业的信心,消除对洋奶粉的盲目追捧。

  在当前奶业发展形势下,有专家建议,应尽快研究制定乳制品贸易保护政策,降低国外乳品企业对我国民族奶业的冲击。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立乳品企业与奶农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中国奶业“强筋骨”、“练内功”的关键。应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构建奶业的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使奶农与企业签订长期稳定的原料奶收购合同,提高奶农在奶业链条上的话语权。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王景海认为,可在全国选取一两家标杆企业,严管质量,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中国奶业的水平,提振对民族乳业的信心。一家企业做好了,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逐步推广到全国奶业。

  中国奶业要长远发展,《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王景海认为,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达到与欧盟《生鲜牛乳收购标准》的水平。这不仅能促进乳制品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也能提高中国奶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