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8日讯(记者 施晓娟)7月18日,在2025餐饮业食品安全创新实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与我国餐饮业健康发展”主题展开演讲,将重点放在“三减”(减盐、减油、减糖)这一关键话题上,深入剖析其对于餐饮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李宁指出,“三减”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全球范围内非传染性慢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其中,过量摄入盐、油、糖被公认为是导致这些慢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的相关数据也显示,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正呈显著上升趋势,非传染性慢病导致的死亡比例也在持续攀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慢病行动防治计划”,以及我国推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对“三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设定了到2030年的具体目标。
谈及餐饮业在“三减”中的角色,李宁表示,国民营养计划、合理膳食行动等政策对餐饮业健康发展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比如鼓励食堂和餐厅配备营养师、制定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指南、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从不同维度为餐饮业践行“三减”提供了清晰指引。
对于“三减”的实施现状,李宁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的相关摄入量评估显示,目前糖的总体平均摄入量尚在合理范围,但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仍需关注;盐的摄入量则远超推荐值,情况不容乐观;油的摄入量也超过了健康合理膳食的要求。同时,他还分析了油、盐、糖的主要来源,并强调“三减”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搞一刀切。
李宁进一步表示,“三减”的推进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政策层面应加强引导和支持,行业自身要处理好美味与营养健康的关系,加强餐饮科技创新、补足营养专业人才短板。此外,还要加强食物教育,让每个人都树立起自身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通过各方协同,共同推动“三减”工作落到实处,助力餐饮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