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童帽迷”20年收藏4000余顶清代至民国时期晋式童帽

2020年08月17日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杨佩佩

  原标题:山西“童帽迷”20年收藏4000余顶清代至民国时期晋式童帽

  中新网太原8月16日电 55岁的山西太原人佟福存,20年间倾其家产收藏4000余顶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晋式童帽。面对不少海内外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提出高价收购,佟福存都坚守一个底线:“一定要留住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虎头帽、金蟾帽、龙凤呈祥帽……“童年记忆·帽美如花——山西地域特色古代刺绣童帽展”16日正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举行。此次共展出佟福存藏品中的100顶晋式童帽,原本为期十天的展览因参观民众众多,如今又延期两月。

  “在很多人眼中,这些童帽只是为孩童遮风保暖所用。但在我看来,每一顶童帽都是独一无二的,一针一线中绣着美好寓意和情感寄托。同时,晋式童帽也展示出晋绣传统文化。”佟福存指着正在展出的童帽感慨不已。

  佟福存从小便痴迷于收藏,烟盒、钱币、邮票等都是他的“宝贝”。长大后,先后当过摩托赛车手和拳击教练的他,经常去往世界各地,工作之余也不忘收集老物件。截至目前,佟福存已有2万余件藏品,其中,最多的便是晋式童帽。

  与“童帽”结缘,得益于20余年前一次偶然机会。佟福存在收藏其它老物件时,看到一顶童帽,就被其精美的刺绣及独特的造型吸引,他便花钱买下。了解到童帽背后的故事,佟福存更是视若珍宝。

  从那之后,佟福存便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收藏童帽。“每一顶童帽都有一段故事。”佟福存对所收藏的童帽如数家珍,细看每顶童帽,镶金嵌玉,并将各种代表美好寓意的图案入绣,寄托对子女的祝愿。

  其中,有一顶金蟾帽,佟福存称它为“艺术上的孤品”。此童帽以金蟾之形缝制,各色小珠缀缝成钱纹形、方形仿照金蟾背部。这些彩珠是绣花针穿线缀缝,现已很难见到如此细的绣花针。

  “经过查证,这顶金蟾帽是清代末期所缝制。虽距今已有近百年,但它缀缝的彩珠没有一颗掉落。在嘴的下方还缀缝银质的双狮、家燕、飞蝉等,非常精致。”佟福存捧着童帽不断感叹,无论是针法、刺绣图案还是铸造,都体现出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近年来,佟福存所收藏的晋式童帽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到访。其间,有几名日本教授慕名前来参观,一见到童帽就爱不释手,提出高价收购,被佟福存一口回绝。

  “我花光所有的积蓄只为‘收藏’,不论生活如何,我从未想过卖掉自己的这些藏品。”佟福存坦言,“收藏”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幸福来源。

  在收集童帽过程中,佟福存发现,民间刺绣童帽工艺濒临失传。“我希望所收藏的晋式童帽能走出山西,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看到,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以及保护中国传统手工艺做点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童帽迷”20年收藏4000余顶清代至民国时期晋式童帽

2020-08-17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山西“童帽迷”20年收藏4000余顶清代至民国时期晋式童帽

  中新网太原8月16日电 55岁的山西太原人佟福存,20年间倾其家产收藏4000余顶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晋式童帽。面对不少海内外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提出高价收购,佟福存都坚守一个底线:“一定要留住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虎头帽、金蟾帽、龙凤呈祥帽……“童年记忆·帽美如花——山西地域特色古代刺绣童帽展”16日正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举行。此次共展出佟福存藏品中的100顶晋式童帽,原本为期十天的展览因参观民众众多,如今又延期两月。

  “在很多人眼中,这些童帽只是为孩童遮风保暖所用。但在我看来,每一顶童帽都是独一无二的,一针一线中绣着美好寓意和情感寄托。同时,晋式童帽也展示出晋绣传统文化。”佟福存指着正在展出的童帽感慨不已。

  佟福存从小便痴迷于收藏,烟盒、钱币、邮票等都是他的“宝贝”。长大后,先后当过摩托赛车手和拳击教练的他,经常去往世界各地,工作之余也不忘收集老物件。截至目前,佟福存已有2万余件藏品,其中,最多的便是晋式童帽。

  与“童帽”结缘,得益于20余年前一次偶然机会。佟福存在收藏其它老物件时,看到一顶童帽,就被其精美的刺绣及独特的造型吸引,他便花钱买下。了解到童帽背后的故事,佟福存更是视若珍宝。

  从那之后,佟福存便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收藏童帽。“每一顶童帽都有一段故事。”佟福存对所收藏的童帽如数家珍,细看每顶童帽,镶金嵌玉,并将各种代表美好寓意的图案入绣,寄托对子女的祝愿。

  其中,有一顶金蟾帽,佟福存称它为“艺术上的孤品”。此童帽以金蟾之形缝制,各色小珠缀缝成钱纹形、方形仿照金蟾背部。这些彩珠是绣花针穿线缀缝,现已很难见到如此细的绣花针。

  “经过查证,这顶金蟾帽是清代末期所缝制。虽距今已有近百年,但它缀缝的彩珠没有一颗掉落。在嘴的下方还缀缝银质的双狮、家燕、飞蝉等,非常精致。”佟福存捧着童帽不断感叹,无论是针法、刺绣图案还是铸造,都体现出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近年来,佟福存所收藏的晋式童帽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到访。其间,有几名日本教授慕名前来参观,一见到童帽就爱不释手,提出高价收购,被佟福存一口回绝。

  “我花光所有的积蓄只为‘收藏’,不论生活如何,我从未想过卖掉自己的这些藏品。”佟福存坦言,“收藏”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幸福来源。

  在收集童帽过程中,佟福存发现,民间刺绣童帽工艺濒临失传。“我希望所收藏的晋式童帽能走出山西,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看到,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以及保护中国传统手工艺做点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