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电影品质在提升

2020年08月14日 08:55    来源:人民日报   

  2019年,可以用“减量提质”概括网络电影的创作趋势和特点。全年全网新上线网络电影638部,较2018年下降56%,但题材更为多元,质量更加过硬。不仅有古装、悬疑、爱情等题材,还有充满时代气息的主旋律题材《毛驴上树》,军事题材《极速营救》《夺命狙击》,戏曲题材《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科幻题材《神奇的梦想飞船》等等。这些作品在故事结构、思想内涵、人物刻画等方面颇下功夫,以精良的制作赢得观众口碑。同时,网络电影在2019年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分账超过1000万元的作品共计32部,比2018年增加10部,其中单部最高分账金额达3470万元。

  网络电影拍摄成本小、项目周期短、制作门槛低等特点,使其成为青年电影人投身其中的“试验田”。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发布的《2019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统计,2019年网络电影导演群体以80后为主,占比六成。同时,更多资深导演和优秀演员加入到行业当中,不仅带来更专业的力量,“老戏骨”们的精湛演技和敬业精神,也为年轻演员树立榜样。优秀人才的引进不仅是网络电影实现自我升级的内在需求,也为行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络电影的优化升级离不开各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扶持和监管。2019年,和网络电影相关的政策更加严格、细致、规范:《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加强网络电影事前管理,倒逼生产创作机构从立项开始就要具备精品创作意识;《关于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引导网络电影开拓题材类型,积极参与主流文化构建。行业标准和秩序规范的逐步细化,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外部环境上促进网络电影稳健升级。在政策引导下,视频网站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和运营模式。一些网站开始“主动邀约”优质团队进行内容创作,提前对网络电影内容进行把控;一些平台改变分账形式,取消“有效播放量”,改为“内容定级单价”,以内容评估作为标准。这样的做法兼顾商业考量、艺术水准及观众口碑,鼓励创作生产机构不断出精品。

  精品意识要求网络电影充分吸纳更多创作资源。数据显示,2019年单部网络电影平均出品机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2.6个增加到2019年的3.3个。为充分发挥作品集群效应,获得更好宣发效果,网络电影积极向院线电影取经,开设“档期”和专属主题季。2019年,不仅有传统的“春节档”“暑期档”,还有“八一档”等档期,国庆节期间推出“正能量精品网络电影剧场”“光影英雄季”等。这种集中放映的形式打包同类型影片,前置营销周期,丰富推广内容,进而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观众规模庞大。网络电影的便捷性和及时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院线电影的有力补充。特别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网络电影更展现巨大潜力。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正式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而选择在网络发行的电影有52部。截至目前,突破千万分账的网络电影数量,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我们期待网络电影继续深耕内容,提升品质,为观众带来越来越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任飞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陕西人艺转型拍网络电影      2020年07月23日
  • · 追剧的观众多了 作品的格调高了      2020年08月12日
  • · 当代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的启示      2020年08月07日
  • · 福州扶持民营戏曲院团创作      2020年08月05日
  • · 网剧获奖意味着什么?      2020年08月12日
  • · 少儿科幻的“科幻”味道要浓一点      2020年08月05日
  • · 文字游戏难出好文学      2020年07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网络电影品质在提升

    2020-08-14 08:55 来源:人民日报

      2019年,可以用“减量提质”概括网络电影的创作趋势和特点。全年全网新上线网络电影638部,较2018年下降56%,但题材更为多元,质量更加过硬。不仅有古装、悬疑、爱情等题材,还有充满时代气息的主旋律题材《毛驴上树》,军事题材《极速营救》《夺命狙击》,戏曲题材《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科幻题材《神奇的梦想飞船》等等。这些作品在故事结构、思想内涵、人物刻画等方面颇下功夫,以精良的制作赢得观众口碑。同时,网络电影在2019年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分账超过1000万元的作品共计32部,比2018年增加10部,其中单部最高分账金额达3470万元。

      网络电影拍摄成本小、项目周期短、制作门槛低等特点,使其成为青年电影人投身其中的“试验田”。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发布的《2019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统计,2019年网络电影导演群体以80后为主,占比六成。同时,更多资深导演和优秀演员加入到行业当中,不仅带来更专业的力量,“老戏骨”们的精湛演技和敬业精神,也为年轻演员树立榜样。优秀人才的引进不仅是网络电影实现自我升级的内在需求,也为行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络电影的优化升级离不开各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扶持和监管。2019年,和网络电影相关的政策更加严格、细致、规范:《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加强网络电影事前管理,倒逼生产创作机构从立项开始就要具备精品创作意识;《关于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引导网络电影开拓题材类型,积极参与主流文化构建。行业标准和秩序规范的逐步细化,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外部环境上促进网络电影稳健升级。在政策引导下,视频网站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和运营模式。一些网站开始“主动邀约”优质团队进行内容创作,提前对网络电影内容进行把控;一些平台改变分账形式,取消“有效播放量”,改为“内容定级单价”,以内容评估作为标准。这样的做法兼顾商业考量、艺术水准及观众口碑,鼓励创作生产机构不断出精品。

      精品意识要求网络电影充分吸纳更多创作资源。数据显示,2019年单部网络电影平均出品机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2.6个增加到2019年的3.3个。为充分发挥作品集群效应,获得更好宣发效果,网络电影积极向院线电影取经,开设“档期”和专属主题季。2019年,不仅有传统的“春节档”“暑期档”,还有“八一档”等档期,国庆节期间推出“正能量精品网络电影剧场”“光影英雄季”等。这种集中放映的形式打包同类型影片,前置营销周期,丰富推广内容,进而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观众规模庞大。网络电影的便捷性和及时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院线电影的有力补充。特别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网络电影更展现巨大潜力。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正式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而选择在网络发行的电影有52部。截至目前,突破千万分账的网络电影数量,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我们期待网络电影继续深耕内容,提升品质,为观众带来越来越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任飞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