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明清的“满分作文”

2020年07月24日 13:45    来源:齐鲁晚报    九雨农

  这段时间,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在所有的科目中,语文的社会关注度往往比较高,特别是满分作文,更是坊间议论的焦点。笔者记得上高中时,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老师都会将其集中成册,让我们仔细阅读,认真学习。揆诸历史,人们对优秀应试文章的推崇早已有之。古代就有人把每年中举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书供其他应试举子瞻仰、学习。而在这些文章中,最受考生们重视的,当数状元的文章。

  虽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并不使用分数对文章进行评价,但也是分等级的。状元乃“第一甲第一名”,其文章完全可以视作科举制度下的“满分作文”。但由于“状元卷”一直是作为重要档案收藏在宫廷之中,即使状元本人,也不能轻易看到。任何人私自携带出宫廷,都会遭灭门之灾。故而,状元卷在民间并不常见,因此显得无比珍贵。

  在山东青州博物馆,便有这样一张状元卷。它的作者叫做赵秉忠,是万历年间的状元。而这份状元卷也是现存唯一的明朝状元卷真迹。

  赵秉忠(1573-1626年),字季卿,号琪阳,出生在青州郑母村的一个官宦世家。受到家庭影响,赵秉忠从小便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子集,才华横溢。明万历二十六年,二十五岁的赵秉忠参加了殿试,被明神宗朱翊钧钦定为“第一甲第一名”。

  赵秉忠的这份状元卷为23折册页,共2460字。从书法上来看,赵秉忠为楷书大家,运笔中规中矩,笔力刚劲;从文风来看,赵秉忠文章行云流水,恣意纵横,很难想象这是在考场中限制时间之作。

  赵秉忠应答的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答卷人站在帝王立场上回答如何执政和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执政的问题。他的答卷是标准的八股文文体。在破题中,开门见山地回答,君主执掌国家政权,要把国家治理得和谐兴旺,就必须有实政和实心。接着,他从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入题,认真总结历代帝王治国的经验教训,并针砭时弊,提出了治国安邦的十条建议。他一反“草民”“贱民”之说,明确提出了“天民”的观点,将皇帝君主与平民百姓置于上天面前的平等地位。纵览整篇文章,可谓立意高远,这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他用实政和实心的论述回答了皇帝的策问,使皇帝龙颜大悦,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

  正如前文所说,状元卷是被严格保存的,那赵秉忠这份试卷又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呢?有人猜测,是赵秉忠告老还乡时,偷偷从礼部拿出来的。因为状元卷由礼部管理,所以作为礼部尚书的赵秉忠“近水楼台先得月”,毕竟这是光宗耀祖的明证。也有人认为是为了避免魏忠贤的陷害,赵秉忠才从大内偷出了自己的状元卷。但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估计只有赵秉忠本人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价值珍贵,这份试卷曾在1991年8月被窃。作案的人是该馆保安林春涛,他偷出了状元卷,欲以150万元天价出售。公安人员奋战8天9夜破获该案,状元卷完璧归赵,盗卷者林春涛于1991年12月被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在1992年6月被执行死刑。状元卷失而复得后,就深藏不露,如今展出的是复制品。这份状元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大连、太原等多个城市展出,引起轰动。

  相对于明朝,清朝保存下来的“满分作文”多一些。

  先说一下韩菼,他先世是凤阳人(今属安徽),后迁于长洲(今苏州),乃书香门第。韩菼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通过科举入仕,做过地方官或京官。生长在这样家庭中的韩菼好学上进,擅长诗词古文,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韩菼考中顺天乡试,成为一名举人,翌年二月,韩菼参加礼部会试,夺得第一名会元。

  这年会试题目的材料就来自《论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对颜回说,用我呢,我就去做,不用我呢,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就是根据这样几句话,韩菼凭着自己的才学,极力进行想象、发挥,写出了一篇状元文章。

  韩菼在时务策策文中指斥“三藩”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应尽快撤销。殿试结束,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前十名的卷子送呈康熙。康熙正在筹划撤藩,韩菼的对策正中他下怀,遂在韩菼卷的卷首殊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

  再说说骆成骧,他是资州(今四川资中县)人,生于1865年。据说,骆成骧九岁时便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十七岁参加州试,以岁试第一调成都尊经书院深造。1893年,骆成骧以第三名中举人。次年,入京参加会试失败。第三年,他在京参加会试成功,接着参加殿试。光绪皇帝策问,骆成骧在其长篇策对中,论证答问详细。

  根据史书记载,在殿试中,光绪皇帝给出的题目是“兵以威天下,亦以安天下,然非勤加训练,则无以制胜”后,骆成骧随即在卷中指出,晚清军事衰弱的根源在于“上下以虚文相应”,“将帅奉行之不力,而非法之不善”。对此难题,他提出的对策是恳请皇帝“亲临大阅,取其不力者正以军法”,严格赏罚,以儆效尤。此外,他还提出了整军练兵、惩治贪官、厉行节俭、兴修水利等项“自强之计”。阅卷后,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将其放在推荐名单的第一位报给光绪帝,而正考官、尚书徐桐则提出排在第三。最终,光绪帝采纳了李若农的意见,将骆成骧选为了状元。

  比韩菼幸运的是,骆成骧的试卷保留了下来,现藏在重庆图书馆中。同样保留下来的试卷,还有黄思永的状元卷。

  黄思永,字慎之,号亦瓢。本籍安徽徽州,寄籍江宁(今南京)。光绪六年庚辰科状元。他的“状元卷”现存在休宁县的“中国状元博物馆”中,长1米,宽20厘米,宣纸托裱,折页形式,毛笔书写,封面上有“清黄思永状元卷”题签及收藏家程道德先生的“古癖斋主”四字篆印,首页有“光绪六年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黄思永殿试对策卷”等文字及程道德的收藏专用章。而这份状元卷,除了文章构思比较巧妙之外,书法也值得称颂。

  回顾明清时期的“高考满分作文”,一字一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才华和思想,这些优点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重温明清的“满分作文”

2020-07-24 13:45 来源:齐鲁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