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用“美丽”决战贫困 ——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朝天探索”

2020年04月16日 16: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张敏

  从巧夺天工的先秦栈道明月峡,到鬼斧神工的地下仙宫雪溪洞;从美不胜收的神奇秘境水磨沟,到四季如画的养生天堂曾家山;从浪漫梦幻的樱花谷,到“世外桃源”罗圈岩……自然与人文,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全要素、全季节、全时空、全行程的旅游风景画。

  如何化资源为资本、转优势为动力,为这片热土提供永续之脉?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将旅游开发同扶贫开发相结合,多措并举,培育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发展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发展新路。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暖春四月,行走在朝天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曾家山,天空澄碧、远山含黛,美得让人心醉;但在曾经,旖旎风景背后、青山绿水之下,这里却穷得让人揪心。

  “吃的是洋芋果、烤的是疙瘩火,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前的曾家山,在当地人眼里就是一片穷山恶水。”曾家场镇精品民宿“雨田山庄”老板娘李翠英感叹说,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还当上民宿老板,不但实现年均收入四五十万,还带动了一大帮姐妹脱贫致富。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秦巴山区连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朝天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64个,贫困人口7421户25518人,而这些贫困人口又大部分聚居于深山生态景区周边。

  如何变贫困落后山区为美丽富饶山乡,编织百姓幸福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朝天区“旅游兴区”战略精准发力,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的“朝天探索”为钥匙,解开绿水青山、冰山雪山的密码,将生态宝藏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今年70多岁的王本学,是李家镇青林村四组的老支部书记。他说,原来的青林村是个穷地方,孩子上不起学,男孩大了都不好找媳妇儿。但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青林村不但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村里还开起了十几家农家乐,乡亲们家家盖起了小洋楼、开起了小轿车,日子一个过得比一个红火。

  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昔日的贫困村沙河镇罗圈岩村,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成功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幸福美丽新村”到“旅游景区”的三级精彩转身。

  把美的笔触伸向鸡犬桑麻,把诗的韵律流向乡野田园。朝天区还连片建成了蓝莓、樱桃、蚕桑、花卉等9个特色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了52个精品旅游村落和转马文、中曾李、朝羊蒲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并成功创建了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力推动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携手并进。

  如今,全域旅游已然挑起了朝天区脱贫攻坚的“大梁”:2019年,该区累计接待游客826.7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1%;实现旅游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43.82%;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45%降至0.01%。

  产业融合催生新作为

  用美丽经济打开致富门,不能落下一村一户;靠旅游产业全域奔小康,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朝天区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找准产业发展优势,妙解脱贫攻坚难题。

  巧手生花,“绣”出脱贫美景——

  作为曾家山的一员,麻柳乡同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乡,土壤贫瘠、山高路远,“黄土旮旯里刨苞谷,哄饱肚皮不赚钱”是曾经这里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伴随着涌进曾家山的客流,麻柳乡人民手中的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为之倾倒。聪慧的麻柳绣娘们迅速从中嗅到了商机,在麻柳刺绣国家级传承人张菊花的带领下,她们利用农闲时光,组团刺绣、对接订单、研习精进技艺,一批批订单走出了村、融进了城市、飞出了国门,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一根网线,织就群众“致富梦”——

  日渐火热的乡村游,带俏了大山里的“土货”。朝天区“创客驿站”下辖的电子商务平台“小农哥”负责人贯玉红,利用一根网线,为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庭带去了好“收成”。

  “贫困户家庭产出扯篼子小花生、核桃、黑木耳等农特产品优先上门收购,保证他们产得出就卖得出。他们的‘收成’好,我的‘收成’就好,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32岁的贯玉红脸上笑容很浓,他介绍,通过电商平台,贫困户杨荣军种植的天麻,卖了3万元;贫困户孙长珍家的土猪肉,买了4万元……

  破茧成蝶,“飞”出美丽景区——

  把一片荒芜之地打造成人人追捧的“网红打卡之地”,近年来,曾家山滑雪场国际度假区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风格迥异的各色美宿,七条初、中、高级雪道以及20000平米的戏雪区,让人眼花缭乱的户外拓展项目,还有高标准配套的生态停车场、AAA级智慧旅游厕所,无不让游客啧啧称赞!

  而营业六年多来,该度假区更是累计为当地贫困人口创造各类就业机会1000余个,并带动激活了周边50余家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的旅游接待,辐射带动1000余贫困人口就业。

  ……

  一业兴,百业旺。朝天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商贸、医养等产业的倾情拥抱,带动了金融、交通、餐饮、商业、娱乐等多行业齐头并进,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共绘旅游蓝图的新格局,朝天这片热土,倚青山捧绿水,用“美丽”决战贫困,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旅游城市转型升级正当时      2020年04月16日
  • · 新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20年04月16日
  • · 景区重打“夜经济”算盘      2020年04月14日
  • · 吐鲁番法院设立旅游巡回法庭      2020年04月13日
  • · 上海A级旅游景区:“一客一消毒”      2020年04月1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用“美丽”决战贫困 ——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朝天探索”

    2020-04-16 16: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从巧夺天工的先秦栈道明月峡,到鬼斧神工的地下仙宫雪溪洞;从美不胜收的神奇秘境水磨沟,到四季如画的养生天堂曾家山;从浪漫梦幻的樱花谷,到“世外桃源”罗圈岩……自然与人文,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全要素、全季节、全时空、全行程的旅游风景画。

      如何化资源为资本、转优势为动力,为这片热土提供永续之脉?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将旅游开发同扶贫开发相结合,多措并举,培育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发展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发展新路。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暖春四月,行走在朝天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曾家山,天空澄碧、远山含黛,美得让人心醉;但在曾经,旖旎风景背后、青山绿水之下,这里却穷得让人揪心。

      “吃的是洋芋果、烤的是疙瘩火,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前的曾家山,在当地人眼里就是一片穷山恶水。”曾家场镇精品民宿“雨田山庄”老板娘李翠英感叹说,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还当上民宿老板,不但实现年均收入四五十万,还带动了一大帮姐妹脱贫致富。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秦巴山区连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朝天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64个,贫困人口7421户25518人,而这些贫困人口又大部分聚居于深山生态景区周边。

      如何变贫困落后山区为美丽富饶山乡,编织百姓幸福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朝天区“旅游兴区”战略精准发力,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的“朝天探索”为钥匙,解开绿水青山、冰山雪山的密码,将生态宝藏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今年70多岁的王本学,是李家镇青林村四组的老支部书记。他说,原来的青林村是个穷地方,孩子上不起学,男孩大了都不好找媳妇儿。但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青林村不但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村里还开起了十几家农家乐,乡亲们家家盖起了小洋楼、开起了小轿车,日子一个过得比一个红火。

      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昔日的贫困村沙河镇罗圈岩村,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成功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幸福美丽新村”到“旅游景区”的三级精彩转身。

      把美的笔触伸向鸡犬桑麻,把诗的韵律流向乡野田园。朝天区还连片建成了蓝莓、樱桃、蚕桑、花卉等9个特色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了52个精品旅游村落和转马文、中曾李、朝羊蒲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并成功创建了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力推动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携手并进。

      如今,全域旅游已然挑起了朝天区脱贫攻坚的“大梁”:2019年,该区累计接待游客826.7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1%;实现旅游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43.82%;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45%降至0.01%。

      产业融合催生新作为

      用美丽经济打开致富门,不能落下一村一户;靠旅游产业全域奔小康,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朝天区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找准产业发展优势,妙解脱贫攻坚难题。

      巧手生花,“绣”出脱贫美景——

      作为曾家山的一员,麻柳乡同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乡,土壤贫瘠、山高路远,“黄土旮旯里刨苞谷,哄饱肚皮不赚钱”是曾经这里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伴随着涌进曾家山的客流,麻柳乡人民手中的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为之倾倒。聪慧的麻柳绣娘们迅速从中嗅到了商机,在麻柳刺绣国家级传承人张菊花的带领下,她们利用农闲时光,组团刺绣、对接订单、研习精进技艺,一批批订单走出了村、融进了城市、飞出了国门,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一根网线,织就群众“致富梦”——

      日渐火热的乡村游,带俏了大山里的“土货”。朝天区“创客驿站”下辖的电子商务平台“小农哥”负责人贯玉红,利用一根网线,为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庭带去了好“收成”。

      “贫困户家庭产出扯篼子小花生、核桃、黑木耳等农特产品优先上门收购,保证他们产得出就卖得出。他们的‘收成’好,我的‘收成’就好,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32岁的贯玉红脸上笑容很浓,他介绍,通过电商平台,贫困户杨荣军种植的天麻,卖了3万元;贫困户孙长珍家的土猪肉,买了4万元……

      破茧成蝶,“飞”出美丽景区——

      把一片荒芜之地打造成人人追捧的“网红打卡之地”,近年来,曾家山滑雪场国际度假区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风格迥异的各色美宿,七条初、中、高级雪道以及20000平米的戏雪区,让人眼花缭乱的户外拓展项目,还有高标准配套的生态停车场、AAA级智慧旅游厕所,无不让游客啧啧称赞!

      而营业六年多来,该度假区更是累计为当地贫困人口创造各类就业机会1000余个,并带动激活了周边50余家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的旅游接待,辐射带动1000余贫困人口就业。

      ……

      一业兴,百业旺。朝天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商贸、医养等产业的倾情拥抱,带动了金融、交通、餐饮、商业、娱乐等多行业齐头并进,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共绘旅游蓝图的新格局,朝天这片热土,倚青山捧绿水,用“美丽”决战贫困,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