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策红利促我省旅游演艺提质增效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文件。《意见》明确了涉及财税、投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于正在发力打造旅游演艺项目的山东来说,政策红利将有助于旅游演艺项目落地及产业布局的提速。
在我国,旅游演艺的里程碑作品是2004年起在桂林阳朔开演的山水实景演艺《印象·刘三姐》,对当地经济产生了1:5的拉动效应,让旅游演艺这种旅游业态备受追捧。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上马,几乎每一个著名景区都有自己的旅游演艺,有的甚至一个地方存在多台旅游演艺项目。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旅游演艺的快速发展期。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旅游演艺节目台数从187台增加到268台,增长了43%;旅游演艺场次从53336场增加到85753场,增长了61%;旅游演艺观众人次从2789万人次增加到6821万人次,增长了145%;旅游演艺票房收入从22.6亿元增长到51.5亿元,增长了128%。从投资方来看,地方政府或其下属的国有旅游集团一直是旅游演艺投资的主力,投资在1亿元到3亿元之间的比例超过50%,超过3亿元的占到17%。
国家出台的《意见》着眼于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立足于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旅游演艺这一业态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引导和规划。在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许峰看来,旅游演艺能否成为我省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的一个结合点,成为文化和旅游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尤其值得期待。
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之一,也是我省的薄弱环节。早在今年初,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部署2019年工作时提出六个率先发力的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打造旅游演艺项目”,要求各市立足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推出一批旅游实景演艺项目,推动文化演艺进景区。特别提出要丰富夜游产品,为游客打造“白天观景,夜晚看剧”的全天候旅游体验。目前我省较成熟的旅游演艺项目包括泰山景区的《泰山封禅大典》、曲阜三孔的《祭孔大典》、威海华夏城的《神游华夏》、日照城投集团的《日出东方·海之秀》、青岛奥帆中心的《有朋自远方来》之“琴屿秀”、济南大明湖的《明湖秀》等。门票价格多在100元-300元之间,演出旺季几乎每晚1场,有时加场,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3000万元/年,观众多以团队游客为主,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
业内专家提出,政策红利将有利于挖掘旅游演艺的市场潜力,市场对旅游演艺投资主体的运营能力则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旅游演艺市场运营遇挫、折戟沉沙的例子并不鲜见,曲阜的《杏坛圣梦》、青岛的《蓝色畅想》、临沂的《蒙山沂水》等已经销声匿迹,宋城演艺打造的《泰山千古情》也已停演。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表示,旅游演艺不同于舞台剧或文艺演出,既要追求艺术性,更要讲求体验性,一定要与地域文化结合、与旅游体验结合。而在市场上,旅游演艺的主要市场是游客而非市民,要按旅游产品营销的路子找市场。他还指出,旅游演艺若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改变行政化运作方式,坚持市场化运营,要有好的作品,更要做好产业化包装,打造产业链闭环。景区可以考虑与演艺集团合作,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无论如何一定要重视与观众的互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性。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