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我国正在依靠自已的力量发展大型运输机,加强空中运输能力建设”。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由于国家战略、军事指导方针,特别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工业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大型运输机一直是我军装备序列的空白。即使在今天,这一领域仍是我国空军的“短板”。
从技术角度看,能否制造大型运输机,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发展我国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已经成为增强空军作战能力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国家利益的拓展以及空军的强大需要大型运输机
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暴露出我国空军空中运输能力、特别是大型运输机的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除了抢险救灾,大型运输机在人道主义救援、撤侨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2011年中国空军成功参与利比亚撤侨行动就是明证。
此外,大型运输机这一产业衍生的产业链涵盖广泛。发展大型运输机,对我国整体制造业的升级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客观上可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对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大型运输机的强大运输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作战效能。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大型运输机,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空军,才能在战时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实现快速前沿部署及快速力量到达。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假设一个步兵师有15000名士兵,每架大型运输机一次能够运载150人,则投送一个师需要100架以上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如果是重型装甲师,则需要的大型运输机数量会更多。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型运输机,想要具备全球军事到达能力,是难以想象的。
由此可见,一旦中国装备大型运输机,就可以大大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远程大规模机动能力和区域作战能力,使中国军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和复杂情况。
大型运输机除了具有空中运输能力外,还可改造成众多的支援保障飞机,甚至是作战飞机,从而大大提升军队的总体作战能力。比如,借鉴和利用大型运输机技术,对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利用大型运输机这一平台,还可将其改装成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指挥机、电子战飞机以及特种任务载机等。
有专家指出,根据我国空军现有的第三代战机数量,应该配备至少30架空中加油机,才能适应一场中等强度现代战争的需要。从我军对预警机及电子战飞机的需求上看,至少应该为每个军区、每个海军舰队配属4架以上预警机,配属2~3架电子战飞机,这样算起来就会有50多架的需求量。此外,对于大型特种任务运输机的需求大概有90多架。目前,我国引进的大型运输机数量与这一需求量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中国空军的崛起和强大需要大量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作为支撑。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大型运输机
为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所需的大批大型军用运输机,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速度,适当采购国外大型运输机无疑是一种最快捷的办法。采购国外运输机可以填补国产大型运输机服役前的空白,迅速满足我军对特种任务飞机的急迫需求,而且还可以解决国产大型运输机生产初期产量低的问题,为国产大型运输机的技术完善争取时间。
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仅靠引进国外的大型运输机充当中国空军的主力,显然是不合适的。外国不会把自己最先进的大型运输机卖给中国,中国在引进国外大型运输机时还会面临许多制约因素。比如,早在2005年,中俄双方就签订了一项购买30架伊尔-76MD型运输机和8架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的军售合同。但由于俄罗斯制造运输机的工厂出现了问题,该合同最终未能履行。因此,中国必须逐步摆脱对国外大型运输机的依赖,自主研制并装备国产大型运输机。
当前,俄罗斯伊尔-476运输机风头正劲。该机已于2012年试飞成功,俄罗斯国防部与“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厂也签署了采购39架伊尔-476型运输机的合同。但该机最快要到2014年才能批量生产,由于受生产能力的制约,“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厂最快也要到2017年才能完成俄空军的订单。如果中国选择批量订购这型飞机,可能要等到2020年左右才能全部接收订购的伊尔-476型运输机。与此同时,在国产大型运输机几乎与伊尔-476处于同步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再花费巨额军费引进国外运输机也不是最佳办法。因此,只有自行研制大型运输机,采取国产和采购相互补充的办法,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的需要。
运-20总体性能接近伊尔-476
大型运输机一般是指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00吨小于200吨的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小于100吨的运输机称为中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00吨的运输机被称为超大型运输机。中型运输机运载能力、航程、速度有限,超大型运输机的应用要求较高,因此真正实用的高端运输机就是大型运输机。目前,大型运输机的代表机型是美国C-17运输机和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世界上有能力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
我国首架军用大型运输机被命名为运-20,它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期望和梦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工作,2006年,大飞机项目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9年,中航集团飞机公司总经理胡晓峰曾向媒体透露,中国军用200吨级大飞机已经完成设计,将进入制造阶段。
为了制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大型运输机,运-20在设计上可以说博采各家之长。与伊尔-76MD飞机相比,运-20的体积更大,机身空间和布局更为合理,发动机的功率也更大。运-20不仅总体性能超过伊尔-76,而且在超临界翼、综合航电、驾驶舱设备、复合材料及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
运-20由3名机组人员操控,最高载重量为66吨,机身长47米,翼展45米,机高15米,最大起飞重量略高于200吨。飞机采用了传统布局,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两个轮,可90度偏转。该机对起降场地的适应能力较强,可在较为简易的机场上起降。其宽敞的机身使货舱容积较大,可以运载我军绝大部分大型作战和支援车辆。
从该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上看,已超过从俄罗斯引进的伊尔-76,和伊尔-476相当接近。伊尔-476运输机是在伊尔-76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与伊尔-76相比,改型后的伊尔-476现代化程度更高,它不仅安装了4台新一代的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而且在载重量、航程、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在运载50吨货物时飞行距离可达7000公里,比伊尔-76MD最大载重47吨时3800公里的最大航程提高了近一倍。
从发动机的情况看,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运-20目前还不可能立即装备这种先进的发动机,只能暂时使用进口的D-30KP2发动机。由于这种发动机的性能不及伊尔-476上使用的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因此,中国运-20在推力上将会比伊尔-476逊色不少。
由于运输机的发动机比战斗机发动机更具技术挑战性,要想为运-20运输机配备国产专用发动机,并使运输机发挥最佳性能,需要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当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装备运-20后,运-20的飞行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跨入世界先进大型运输机行列。
运-20大型运输机涉及的相关技术十分复杂,要装备部队,需要经过设计、试验、试飞等一系列研发过程,这一周期十分漫长。从国外大型运输机的生产情况看,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运-20运输机正处于试验和加速定型阶段,如果一切顺利,也要进行至少3年的试飞验证,再加上至少5年的综合试验期,因此,中国空军要拥有国产大型运输机,起码要等到2017年以后了。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国防大学)
(责任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