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丨黑龙江职业学院携手企业夯重器之基 育智造之才

2024-11-20 22: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丨黑龙江职业学院携手企业夯重器之基 育智造之才

2024年11月20日 22: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黑龙江职业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国家产业安全和黑龙江建好建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的使命任务,依托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省份政策优势和资源集聚效应,与哈大齐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一重、中航哈飞、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单位,共建齐齐哈尔装备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航空器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创新实施“四个有组织”,构建出“一核两体”的智能制造专业群育人体系,为构建“一体两翼”产教融合新格局书写了“龙江答卷”。

  黑龙江部省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验区部署会学校 “ 两体” 签约仪式

  协同两体:三个共同推进,同步运行显成效

  充分发挥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咨询委员会对“两体”成员单位的聚合作用,以专业群建设为主线有组织推进组织机构运行,以专业群为载体破解多类型产教融合平台载体集聚育人的问题,促进多组织深度协同、同步育人。

  一方面要实施多组织同地点办公。学校在智能制造学院设置联合体、共同体理事会驻校办公室,与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师资管理办公室、基地管理办公室同地办公,采取信息周报、月例会等形式推进“两体”链上信息互通,协助组织了2次“两体”技术研讨会,共同解决了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等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实施多岗位同步任职。学校智能制造学院党支部书记兼任联合体党支部联建共建发起人,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兼任专业群负责人和共同体秘书处主任,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兼任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秘书长,联合体内11个副理事长单位均兼任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保障专业群、联合体、共同体的教育链、产业链紧密对接。三是实施多主体协商制度。由联合体、共同体理事会委托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牵头成立“两体”协商工作委员会,负责校企联合招生、资源开发和师资互聘等产教融合事宜协商,保障“两体”培养标准、教学标准和队伍建设标准一致。

  耦合两侧:点线面工作法,下沉园区促融合

  以市县作为对接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主战场,从推进中高职共建、校企共育和多方共赢三方面有组织发力,以联合体为载体破解省属高职下沉办学的重难点问题,促进产业园区需求侧与职教人才供给侧深度耦合。

  首先,深化中高共建扩大下沉“面”。学校将“两体”内部中高职贯通培养作为高职学校下沉市域的教育路径,将中职属地园区人才需求作为制定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的重要考量依据,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下沉。两年来,共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1237人,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实现了面上出彩。

  同时,推动校企共育交织下沉“线”。学校将与园区企业共同开展培养培训作为下沉的企业路径,承接哈电集团动装公司全体员工技能等级认定,在企学徒岗位占比达7.3%,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11.22万人日,实现了线上结果。

  此外,促进校区共建点亮下沉“点”。学校将参与园区产教融合项目咨政作为下沉的服务路径,联合体牵动齐齐哈尔高新区累计提供产教融合配套支持资金1035万元,为职业教育产业园划拨教育用地12万平方米,实现了点上开花。

  学校和 “ 两体”人员联合下沉服务场景

  深耕“两域”,创建产教共建共享模式

  以助力“国之重器”和“中国智造”为主攻方向,集聚哈飞集团、哈工大、省科学院智研所等52家企校行优势资源,有组织开展跨企业协同育人、跨专业协同攻关、跨区域协同服务,催生一批服务行业发展的平台和成果。

  跨企业实施清单化改革,组织16家高本企携手开发40项教学资源和小型多轴加工教学机床等4个教学装备,已用于5个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8个订单培养班、1292名学徒和16名员工培养培训。

  跨专业开展项目化攻关,依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等7个技术熟化和成果转化基地,在基于复合联动控制的空间复杂结构柔性机器人焊接系统研发等28项关键技术难题方面推陈出新,建设期内技术服务收入110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

  跨区域提供数智化服务,与东安实业等14家公司合作设置企业教学工作站,为小、微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升级技术服务,累计服务17个省,实现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为企业节约资金5000余万元。

  “ 三跨”联合攻关场景

  依托两体:技能+创新服务,助力多元发展

  聚焦黑龙江装备制造技术技能推广应用,校企协同开展面向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面向“两体”内学校的教师培训和面向中小学生的产业科普教育。

  一是创新“技能+项目”培训模式。学校深度服务黑龙江打造国家级航空装备产业集群技术转型升级需要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如以东安公司及其配套企业生产的航空发动机机匣、涡轮发动机叶片等产品制造项目为载体,与“两体”专家共同组建培训团队为不同企业提供模块选择性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创新“技能+数字”培训模式。学校全面服务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与“两体”专家共同开发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增材制造模型设计、工业互联网APP应用开发等领域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40余项,碎片化资源8000余条,助力“两体”学校教师线上自主提升技能。

  三是创新“技能+科普”培训模式。学校聚焦区域内中小学对机械加工、3D打印、机器人、虚拟仿真等技术技能的兴趣点,依托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发出以车削玲珑球—3D打印中国龙—工业机器人雕刻—虚拟仿真红色之旅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特色研学项目,已组织近千名中小学生实践体验。

  面向区域内中小学开展 “技能+科普”场景

  人才培养:智造匠才涌现,服务龙江成效显

  “两体”实行后,服务“龙江智造”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获得双创大赛国赛奖项4项,技能大赛国赛奖项5项、省赛奖项12项。黑龙江装备制造企业对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群毕业生非常青睐,学生在校期间已被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哈电动装等企业预订一空。专业群毕业生入职哈飞、哈电等省内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比率逐年递增,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9.93%。群内专业通过国家级现代学徒制验收,获省教学成果奖2项;引导教师结合龙江制造特色,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教师三全育人能力,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培养省级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龙江工匠2人。

  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两年来,服务“体系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两体”建设线上线下融合、校企行共享的“金课”群,包括省级一流课程1门(已推荐至国家)、省级在线精品课程8门、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核心课程6门;建成虚实结合、校企行共建的“金资源”包,航空器制造数字化新工科教材2部,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编写基于复杂航空产品多轴联动加工及检测技术工单13项,行业企业参与建设课程9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40余项,企业支持建设动画、视频、仿真等资源超过8000个,教学改革经验先后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学校进行交流分享,受益教师近6000人,为装备制造领域教学改革提供“龙江智造范例”。

  新华社记者到学校参观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及相关虚仿实训场景

  服务“智造匠才”的综合实践中心形成品牌校企共建省内最大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业园”,建成科研与创新平台6个,省内首家工业互联网人才评价服务机构1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数字化车间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示范应用1个。共同体建成复杂产品多轴加工等小微企业技术服务中心6个,建立“企业教学工作站”1个,技术技能培训3782人次,技术服务项目累计创造社会价值2000多万元。联合体建设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协同创新中心,完成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8项,纵向到账经费100万元,横向到账经费1982.86万元,完成了龙江高职学校成体系“服务智造创新”。

  服务“区域产业”的产教融合模式初见成效。服务区域产业的“一核两体”育人模式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学校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为主的高本贯通培养累计招生287人,其中机械专业58名学生在实习期间已被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哈电动装等企业预订一空。“两体”成员单位也贡献了一批新时代“国之重器”,“玲龙一号”实现先进核电装备国产化“零”的突破,3000吨级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商飞(哈尔滨)机体设计中心、中国一重垂直铸机、哈电抽水蓄能装备等项目相继实施,中航哈飞、中航发东安主机厂自主可控配套产品生产任务在区域本地外协配套率已达到90%以上,黑龙江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实现跃升。

  相关媒体对学校服务贡献度报道片段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