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集团公司以家电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为核心,通过订单班、冠名班、学徒制班、现场工程师班等多形式校企合作多元育人实践,逐步形成了“实境耦合?生态融合?共生共长”的创新育人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共育高端技能人才
1996年,海尔集团开始从产品向服务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提升售后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然而,家电服务业普遍存在标准化不足、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服务争端频发。为此,海尔集团与青岛职院合作,建立“海尔家电学院”,采用“教学外置、实境耦合”的育人模式,定向培养售后服务管理人才。
2008年开始,工业4.0及“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促使海尔集团从大规模制造向智能制造和个性化定制转型,急需掌握智能制造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和现场操作人员。为此,海尔集团与青岛职院签订第二轮合作协议,采用“多元协同、双境融合”的育人模式,培养智能制造产业所需的人才。
2020年至今,海尔集团进入“数字赋能、场景生态”发展阶段,面临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领先地位的挑战,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海尔集团与青岛职院签订第三轮合作协议,采用“生态融合、共生共长”的育人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卓越工匠。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一行来校视察,肯定学校校企合作“1+1+N”模式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管理平台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管理平台是以青岛职院为主导,海尔集团、家电行业协会等企业行业展开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纳入教育资源系统,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融入学院办学过程中,促进了基础教育和实训实习的系统化,产生了制度效应,形成了优质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管理平台。
学校引入海尔集团员工培训体系,一方面使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更能符合海尔职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迁移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校培训企业员工的水平,巩固了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学校成为海尔员工和准员工的培训基地。
学校将实训实习内容融入专业学习领域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单项技能、基本技能、岗位能力、职业领域能力逐步提升,职业素养逐步养成。
校企双方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扩展了这一管理平台的社会服务职能,如职业和岗位标准制定、职业资格鉴定、企业调研、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发展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校企共建的海尔学院人才培养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和互动共赢,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曾三次在不同场合对这一联姻大加赞赏。
校企“双元”育人 推动“五融合”建设
校企双方基于校中厂和厂中校双元育人模式,全面推广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校内,海尔集团先后投资2000万元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10个,校外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10个。校企双方注重校外实地与校内实境有机衔接,通过“现代学徒制班”等方式,全面开展工学交替、双元育人,将学生培养为真正的“企业人”。
面向“科研+智能家电生产”企业岗位集群需要,学校对接青岛智能家电产业及智能制造产业,联合共建7大专业,形成智能制造、智能家电数字装备技术两大特色专业群。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批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试点,智能制造专业群获评2022年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
校企双方建立专产对接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等纳入教学内容,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打通人岗适应性的“最后一公里”。
校企双方积极推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打造“过程+任务+要求+案例”全闭环教材建设体系,校企双元开发新形态活页式教材20余本,按照实际工作体系开发课程,编写课程标准、“双元”教材、培训讲义、教学案例等100余项。
校企联动,着力打造了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一方面师资互派,资源联动;另一方面,合作研发,技术融通。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合作成立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助力企业实现产能4000余万元。
校企双方先后共建海尔中央空调在线服务培训基地、智能家电实训基地、海尔中央空调全球服务学院,合作开发国内首个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示范线,与海尔卡奥斯共建西海岸新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展职业教育办学空间。
校企双方先后联合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联合发起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联盟、联合申报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组建西海岸新区产教联合体,有效形成校企合作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范式。
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职教出海开新局
2023年,校企双方作为牵头单位,组建西海岸新区产教联合体,并入选山东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进一步形成了校企合作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1+1+N”典型范式。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与海尔集团联合申报并获批“黄河流域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施“1131”建设工程,构建具备技术研发、样机试制、成果转化、行业服务和创新人才培养“五位一体”功能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运行管理机制。
校企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共建青德学院、成立“中文+职业技能”海外教学基地。携手国际领军企业“组团出海”,在越南、加蓬、匈牙利、德国、阿联酋建立海外教学基地。依托海尔中央空调全球服务学院,累计为企业培训海外员工2000余人。校企牵手,为加蓬、科特迪瓦、肯尼亚三国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开发课程标准,获得高度认可。2024年,校企携手成立海外“班?墨学院”,职教出海。
2023年海尔智慧楼宇全球经理人在青岛职院交流学习
成效显著 共创产教融合新典范
校企双元共同培养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6000余人,接收毕业生累计2600余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中20%以上毕业生发展为海尔集团的业务骨干,海尔集团对学院毕业生评价满意率为100%,优秀率达到60%以上。先后有35人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200余人被评为“最美创客”,如学生孙卫东在海尔冰箱事业部实习期间,一年内五获SBU质量改进技术创新奖。
近30年来,校企双方从会计电算化、家电维修技术专业合作起步,到组建海尔中央空调全球服务学院,再到智能家居“三翼鸟”、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青岛职院实训基地,从机电学院、信息学院到商学院、艺术学院,全方位构建起类型教育背景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和供给体系,建立起教育和企业共生共长机制,专业建设成果斐然。
期间,学校先后获得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等荣誉。获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2项。依托与海尔集团的合作,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获批国家重点专业、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批国家重点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
面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青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完成海尔集团产业链员工培训达到90000余人次;提供技术服务1000余项,赋能企业发展。双方共同研发教学标准并获多个一带一路及东盟国家认证,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输出”。
2007年,学校与海尔集团携手参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答辩,并成功入选首批28所院校,时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明确提出,“要把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办学继续做好”,为校企三十年联姻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来青调研期间,对学校与海尔集团联合办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及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四建四圈”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建设》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共同体故事征集”案例。2024年1月23日版人民网以“首批‘定制人才’来了! 卡奥斯产教融合谋新路,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进行了专题报道。2024年“职业教育周”期间共有100余家媒体对青岛职院与海尔集团共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进行精准育人的做法进行了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