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买没买俄罗斯石油成了美国和印度之间的“罗生门”事件。
10月15日,美国对外宣称,印度总理莫迪“今天保证”,印度不会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了。然而,次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就发表声明,称“并不知晓”印美在15日有过任何对话。贾伊斯瓦尔还明确表示,印度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进口国,在能源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印度始终坚持以保障消费者利益为导向。其中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了:哪怕美国再不乐意,俄罗斯石油,印度还是要买的!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围绕印度是否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美印两国一直处于激烈博弈中。最近一段时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两国领导人甚至屡屡公开互相呛声。对此,可能不少人心存疑惑:印度就这么离不开俄罗斯石油吗?
能源对于印度而言,确实是“不可承受之重”。
印度虽然地域面积广阔,但能源储量和石油产业却是短板,约85%的原油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石油进口量达到2.4亿吨,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印度石油工业始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殖民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壳牌、埃克森等国际油企虽然都在印度建厂,但产量极低,至1960年日产能力也才堪堪达到5000桶。
1974年孟买海上油田的发现曾被印度人视作希望。据测算,新油田将推动印度石油产量提升至70万桶/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度不仅对油田进行“高度垄断式管理”,还长期实行“价格管制机制”,油企既不能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也没有自主定价权,只能按固定收益率运营,严重抑制了企业的市场活力与技术革新动力。当时就有专家称,印度“在能源领域这一块的禀赋本来就不强,产业政策还处处掣肘”,能源自给自足任重而道远。换句话说,从历史上看,印度就很难说有什么“能源自主”。
然而,印度在能源采买领域却有“独门秘笈”,简单来说就是会“捡漏”。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迫于国际形势,不得不大幅减少对俄罗斯石油购买量,导致失去了欧洲市场的俄罗斯只能以折扣价出售本国石油。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低价原油,可乐坏了印度。俄罗斯给印度提供了折扣价,印度原油进口重心也从中东地区迅速转向俄罗斯。数据显示,印度的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比重,从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的不到1%,一路攀升至如今的34%。
印度不仅自己大批量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将其中一部分转卖给了欧洲,自己从中赚取差价,被网友戏称为“最强二手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才是印度宁可顶着美国的压力,也要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真正原因。低价进口、高价出货,还有什么生意比这个更爽吗?
同样性质的买卖,印度之前就做过。当年美国制裁伊朗时,印度就尝试过“捡漏”。2018年4月,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不仅要求各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还将伊朗踢出了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支付系统),阻断了各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伊朗石油的通路。作为伊朗原油第二大买家,印度随即开始寻找替代支付方式。2019年1月9日,印度正式启动卢比结算机制,即通过本国银行以本国货币向伊朗支付石油进口费用,印度媒体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称“这是伊朗首次收到非美元石油款项”。
然而,卢比毕竟不是国际市场的强势货币,因此卢比结算机制在热闹了几年后,最后还是归于沉寂。2023年,印度石油部向议会提交的报告显示,在2022/2023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印度所有石油进口交易中“没有一笔成功使用卢比结算”。全球石油供应商集体拒绝接受卢比,理由是卢比兑换成本高、流动性差且汇率风险大。这意味着,印度“用卢比买石油”的想法,实际上失败了。
印度也不是没想过能源转型,而且还推出了一系列计划,力推本国能源结构多元化。印度政府曾宣布,计划2030年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2025年电价降至2.15卢比/千瓦时,较2014年下降80%。印度还力推清洁能源建设,敦促能源企业绿色转型。今年,印度国家火电公司宣布投资23.2亿美元支持32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项目,印度煤炭公司也表示投资8.1亿美元开发1011万千瓦清洁能源。不过有专家指出,即便这些投资能如期落地,但对于人口众多的印度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此外,印度政府至今仍未能解决储能规模化、电网韧性、煤电有序退出这三大核心问题,距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产能体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印度能源自主的紧迫性愈加凸显。一方面,印度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现状并没有改变,但其进口俄罗斯低价石油的通道正变得越来越窄;另一方面,印度国内能源转型及多元化发展步伐明显滞后。在能源这个核心领域仍需看别人脸色——这是印度追求“大国梦”道路上一个很难迈过却又不得不迈过的坎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施普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