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石峡乡双斜村的竹林深处,伐竹声此起彼伏,十余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砍伐杂木,喷灌系统喷出的水雾弥漫四周,让这片笋竹两用林更显生机。“改造后亩产值达4000元,利润是普通毛竹林的8倍。”经营者卢伙桂的话语里满是喜悦。这片曾效益低下的竹林,凭借“以林入股”模式重焕活力,成为抚州林业改革的生动缩影。
自2021年5月被列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以来,抚州市紧紧围绕六大方向、24项具体改革发展任务,深入挖掘、高效利用林地林木资源,在全国首创10多项林业改革措施,在制度创新、资源盘活、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让“千万林业资源”加速向“千亿产值”跨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在改革攻坚中,抚州率先破解林地经营周期难题。针对林地承包经营权不足一个林业生产周期的现状,该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林地承包经营权延期试点,让林农和经营者吃下“定心丸”。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完成林权延包合同3.12万余份,涉及面积41.23万亩。同时,创新权籍调查方法,协同自然资源部门完善林权数据库,打通不动产登记管理系统与林权管理服务系统接口,实现林权审批、交易、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2021年以来累计解决登记信息、权属重叠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79万余个,办理各类型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书2.68万本,覆盖林地面积189.36万亩。
林业金融创新与“放管服”改革同步发力。抚州市林业局局长吴开发介绍,抚州建立全国首个“两山银行”,整合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资源实现“多权合一”,2024年6月21日在资溪县颁发全国首批4份《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受证企业获银行授信780万元,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该市推行林木采伐“减证便民”,推出人工商品林“告知承诺制”“按面积采伐”等改革,30立方米或5亩以下采伐告知承诺、即申即办,5亩且30立方米以上采伐按面积审批、限时办结。近3年来受理林业政务服务事项1372件且全部办结,惠及企业1162家。
改革红利持续向产业端延伸,抚州按照“一个林长、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林业科技产业园建设,初步建成资溪毛竹、金溪香精香料、广昌林下经济等十大林业科技产业园,带动全市培育壮大376家新型经营主体。林下经济领域,形成森林药材、林业香料等主导产业,现有8个国家级、89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及8个国家级、12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利用林地面积422万亩,带动26万户农户参与,林下经济总产值达365亿元。
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同样亮点纷呈。依托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优势,抚州已建成10家国家级、27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实现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县(区)全覆盖,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