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大事记 王婉莹/制图
近日,科大讯飞(002230.SZ)与哈工大联合实验室(HFL) 提交的系统模型,在斯坦福大学发起的SQuAD(Stanford QuestionAnswering Dataset)挑战赛中超越微软,夺得第一名。这是中国本土研究机构首次取得该赛事的榜首。
SquAD挑战赛为行业公认的机器阅读理解标准水平测试,在科大讯飞今年获得第一名之前,持续稳居榜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自然语言计算研究组。
一个月前,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的“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上,科大讯飞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六,点评称“该公司旗下的语音助理技术是中国版的Siri。其实时翻译技术则是杰出的人工智能应用,克服了方言、俚语和背景杂音,可将汉语精准地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可以说,这家来自中国安徽,由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科大讯飞到底有何神奇之处?为何能在国际赛事中频频获奖?
双轮创新驱动发展
科大讯飞是一家典型的创业公司,身上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签: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9年,当时的中文语音市场由国际巨头把持,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的刘庆峰,怀揣着“中文语音技术必须由中国人做到全球最好,中文语音产业必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梦想,创立了科大讯飞。从6个人团队到后来十几个人创业,历经创业初期的艰难,公司在5年后实现盈亏平衡。
从“草台班子”到与国际巨头抗衡,科大讯飞靠的是将源头技术的创新始终摆在重要位置上,强调源头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双轮驱动。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科大讯飞的源头创新分成两大块,一块是跟应用研究有关的创新,从市场中来去;一块是更前瞻性的源头创新,实现厚积薄发。刘庆峰认为,智能语音技术具有典型交叉学科特点,要实现外部创新源头整合,必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在获得第一笔融资后,科大讯飞相继与中国科大、中科院声学所、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成立语音技术联合实验室,让科研院所专注于研究、发展和创新,由企业提供统一的产业运作和转化平台,实现研究成果向产业发展的转化。
2006年,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建立语音技术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涉及语音识别、音频内容分析、语音检索、语言理解、数据挖掘。
2010年至今,科大讯飞先后与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西藏大学、云南大学等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多民族语音及语言核心技术研究。与兰州大学、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等共建联合实验室。
海外方面,2015年,科大讯飞与约克大学联合创建“讯飞神经计算与深度学习实验室”,专注神经计算、深度学习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2016年,科大讯飞在美国硅谷的办事处正式成立,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展开合作。
现在,科大讯飞代表中国民族创新企业站上了国际舞台,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Research Markets在2016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语音市场,谷歌、微软、苹果和科大讯飞获得了迅速增长,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20.7%、13.4%、12.9%和6.7%。
2017亚马逊AWS合作伙伴峰会上,讯飞听见在国内首秀英文实时转写功能。
大投入布局人工智能时代
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面向2030年明确提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人工智能步入发展快车道。
“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关键窗口期,科大讯飞有必要加大投入构筑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长期壁垒,从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机会。”刘庆峰说。
事实上,科大讯飞在核心技术领域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连续几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达25%左右,因此保持了核心技术国际领先,在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全球技术评测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2014年,科大讯飞首次参加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即在中英和英中互译方向中获第一。2016年,在国际语音识别大赛(CHiME)取得全部指标第一;在认知智能领域,2016年相继获得国际认知智能测试全球第一、国际知识图谱构建大赛核心任务全球第一。
在争夺人工智能先机的当下,科大讯飞毫不松懈,继续保持源头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保持行业应用布局及产业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用大投入布局大未来。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明确表示,“当前科大讯飞最关键的不是如何压缩投入,而是在人工智能的战略机会窗口期,敢于在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上重兵投入,敢于在产品布局推广上重兵投入,为未来更大规模地爆发做好准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方)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