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国买炒菜锅,去日本电饭锅,“中国人买遍全世界”虽是一句调侃,背后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尴尬境地。
“这个责任在谁?是消费者吗?是中国人不爱国吗?都不是。这是我们制造业的问题,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好的质量,当我们的产品不能改变和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时候,自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空调女王”、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如是说。
的确,至少在空调界,中国制造没让人失望。从1991年到2017年,格力从一个年产值不到2000万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完成了一个国际化家电企业的成长蜕变。
凭借技术创新,践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战略,格力一步步让中国民族品牌走向全世界,空调产销量连续20年位居中国第一,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用户超过3亿。
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
格力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质量为本、营销创新和自主科技等民族工业发展的典型阶段,格力走过的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浓缩。回顾格力发展历程,它在不同时期打出的口号和广告语,恰好串联起格力空调完整的发展脉络。
上世纪90年代,格力打出“格力电器创造良机”的口号,1994-1996年实施“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几年的狠抓质量工作,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口碑。
1998年,格力广告语变成了“好空调,格力造”,就此转入管理深化与大规模扩张时期。格力提出“整顿工作作风,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向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迈进。2005年,格力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台,实现销售世界第一的目标,成为中国家电业在全球的“单打冠军”。
2010年初,“掌握核心科技”取代沿用了十几年的“好空调格力造”,宣告格力转型升级的决心,也是格力这十几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的厚积薄发。
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在同行企业都迈向多元化生产的时候,如美的进军微波炉,格兰仕挺进小家电,格力没有;在大部分企业用“商业精神”、“利润的尺子”来指导企业发展时,格力仍在固执的做空调。不少人说,格力掌握的现金富余完全可以去做其他投资,但格力从未这样做。
“专业化是格力最突出的经营特色,也是格力实现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专是为了精,也只有专才能保障精和高。”董明珠道出格力一直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因,也和她始终坚持工业精神密不可分,“工业精神的实践者愿意为了这些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真正的工业者会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而非简单的赢取利润。”
科技创新驱动做强做大
2001年,格力电器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不料遭到拒绝。这迫使格力卧薪尝胆,花了两年时间把日本企业花了16年时间才研究出来的技术研制成功。此后,格力电器确立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可以说,创新驱动是促使格力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指导下,格力潜心研发,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成立7个基础性研究院,建成727个实验室。
创新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失败在所难免,格力双级变频压缩技术就是历经4年,在无数个失败中最终成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
格力领导层曾表态,“企业鼓励创新,允许犯错,只要是你为创新而犯的错,我们不仅不会惩罚,反而会奖励。”
在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下,格力常年开展全员参与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员工就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提出建议,被公司采用的可以获得奖励。这些合理化建议不一定完全“合理”,也不都是“很大”的创新,绝大部分是“丁点”的改进,“比如发现一个螺钉没有太大作用可以取消,或者螺丝长了可以截短,都可以获得奖励。”
在格力,科研投入并没有固定比例,而是“按需分配”,没有上限一说,只要经过讨论确定的研发方向,需要花多少钱都可以,即使遭遇失败,依然可以继续尝试。目前,格力电器拥有9000多人的专业研发队伍,按一年研发费用40亿元计算,平均每个人拿到的研发经费是50多万元。
截至2017年7月1日,格力累计申请专利29903项,获得授权专利18356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224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53项。2016年申请技术专利7422项,平均每天有超过20项专利问世。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多年来,我们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常常以销量来衡量是否成功,是逐利行为。”董明珠多年前在南非考察市场时,当地经销商说格力空调确实做得好,但打的牌子是“中国制造”,董明珠问中国制造怎么不好?经销商说,中国的插座价钱是便宜,但用了两天就坏了。“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品质对于中国制造的极端重要性。”
董明珠说,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首先看的已不再是价格,而是品牌。所以,中国制造业一定要改变观念,要有吃亏精神,即便偷工减料可以赚一元钱、不偷工减料只赚一分钱,也要干只赚一分钱的事,不干赚一元钱的事。“所以,中国制造要以诚信为本、质量为上,要让别人离不开你,当所有人都来买中国的产品,才叫中国‘质’造。”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作为中国民族品牌,格力在国际市场上硕果累累。2008年,格力电器在南非世界杯配套设施中央空调招标中,凭借独特的低碳节能核心科技、灵活的设计、可靠的安装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在约翰内森堡的世界杯开闭幕式和决赛主体育馆工程、世界杯官员办公大楼、世界杯Sinaba比赛训练体育馆工程项目、机场PROTEA酒店等中央空调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
此外,在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俄罗斯索契奥运会上,都能搜寻到格力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样板工程正在向世界昭示中国造的崭新面貌。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能度过寒冬,民族品牌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董明珠一直在重复着多年不变的答案,“其实中国有很多优秀企业,只是我们的观念要改变,要有坚强的信念,走一条挑战自我的战略,这样才能最终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