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策引领 注重全链带动
四川着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
□ 李纳云 杨 晗 记者 龚志伟
近年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质量强国决策部署,全面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帮扶各类企业3300余家次,解决质量问题4700余个,为企业节约成本共计1.8亿元,有效助力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领,高位推动质量提升。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策指引,强化工作成效。一是推动四川省人大颁布全国第一部省级层面质量促进地方性法规《四川省质量促进条例》,从基础支撑、创新驱动、品牌引领等方面规范质量提升行动,将质量提升行动纳入法治轨道。四川省十一次党代会再次部署质量提升工作,强调将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创新驱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等工作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二是印发《四川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提出聚力“三位一体”全面融合、“四大领域”全面提升、“五大体系”全面保障,明确5个方面32个量化指标抓好质量强省建设和质量提升行动。三是四川省政府督查室将质量提升行动作为重要专项工作,纳入省直部门和各市(州)政府目标绩效管理系统,常态化实施年度专项考核。四川省质量强省办每年印发全省《质量强省暨质量提升行动工作计划》,分类明确省级部门年度重点提升任务,推动全面质量提升。
破解质量堵点,实现全产业链跃升。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采取调查问需、巡查问诊、重点指导等形式,精准定位质量提升瓶颈,多措并举推动供应链产业链整体质量提升。该局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质量提升巡诊帮扶,围绕汽配、化肥、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绿色低碳、白酒、竹产业等多个特色重点行业,设立专项资金完成560余家重点企业质量提升巡诊帮扶行动,21个市(州)结合当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情况开展质量提升巡诊帮扶活动。同时,该局探索推进产业链质量提升。成都市依托“建圈强链”行动以轨道交通为突破口,发挥中车成都公司链主作用,带动67家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开展体系建设和攻关改进。南充市以吉利四川公司为链主,建立质量提升培训基地,为38家产业链企业开展IATF16949(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体系培训,共享价值1.5亿元的设备106台,新增5家配套企业。泸州市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搭建白酒产业链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制修订产业链标准113项,开展“产业链质量大讲堂”,开设《AQL的潜在影响因素及探讨》等13门课程,针对产业链质量问题开展11项现场质量提升行动。绵阳市依托米粉协会,综合运用准入、标准、品牌、质量控制手段,带动41家米粉生产销售企业、5000余家米粉餐饮店质量提升,实现产值30亿元。另外,该局结合品牌培育抓提升,建立冲击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培育企业库,作为质量提升帮扶重点;以品牌企业带动质量提升,围绕省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质升级,探索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培育打造“天府名品”区域质量品牌。
推行“1+N”服务,夯实提升技术支撑。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行动,聚焦重点产品、企业、产业链、区域需求,构建以“1个线上信息平台+N个线下服务中心(站点)”为支撑的四川“一站式”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开展全链条全周期质量基础技术服务。该局出台《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建设完成具有四川特色的线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川质通”平台)。该平台除传统NQI板块外,还设置了知识产权、技术壁垒、品牌建设板块,专门为中小微企业开发了“企业助手”和“专家问诊”功能,重点满足中小微企业质量比对和质量诊断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一站式的质量技术综合服务。目前,该平台已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9万余次,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53万人次,为企业节约成本5200余万元,取得初步成效。该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等因素,在四川省9个市11个区域设立线下“一站式”服务试点。成都市形成以“新都经验”为代表的典型案例,培训企业5.7万余家次,常态化技术服务8500余家次,其经验做法入选全国20个典型服务案例。绵阳市强化质量基础设施集约服务工作成效突出,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