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消费品质量安全 > 各地质量信息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北集中销毁罚没假冒伪劣物品

2022年08月02日 10:03   来源:中国质量报   

  彰显“铁拳”行动成果 昭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决心

  河北集中销毁罚没假冒伪劣物品

  中国质量报讯 (记者 徐东周)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一件件假冒伪劣物品被扔进了焚烧炉。这是河北省市场监管局7月26日在石家庄市赵县举行的2022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罚没物品集中销毁活动现场一幕。

  据介绍,在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下,河北省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主要围绕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领域,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12类违法行为,严查食品、特种设备、日用消费品和知识产权等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行动开展以来,河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民生领域案件6376件,罚没金额8248.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6件。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结合正在开展的“服务企业行”活动,在35个产业集群和食品、消费品、工业品等生产经销企业中,选取788家有品牌带动效应的知名品牌企业,组织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助力企业质量提升,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底,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侵权假冒商标案件447件,涉案货值291.72万元,罚没款1019.17万元。

  在销毁活动现场,记者注意到,集中罚没的物品有假冒伪劣食品、侵权品牌运动鞋、不合格童车、不合格线缆、假冒伪劣药品、侵犯冬奥知识产权标识印刷品等十大类共计110余吨。

  据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罚没物品集中统一销毁活动,能够充分彰显“铁拳”行动执法成果,昭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该局将以这次集中销毁活动为契机,推动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向纵深推进,高举利剑,严查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扰乱公平竞争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树立执法为民“铁拳”品牌。该局将聚焦重点领域,依法从严从重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对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特殊标志的保护。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力度和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推动“打假保名优”活动落到实处。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