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管控风险隐患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 许创业 记者 傅江平
为从源头强化保健食品行业监管,降低企业质量风险隐患,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材料质量控制风险清单》,创新推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该清单提出了原材料质量管控关键措施,通过点面结合优化监管,针对飞行检查所发现的实际问题,开展一对一企业技术帮扶,实现保健食品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保健食品也称功能性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它虽然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适于特定人群食用。近年来,保健食品受到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陆续出台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营养素补充剂(2020年版)》《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等政策。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稳定,从2017年的148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5%。在深圳市,仅经营环节(含大型商超和连锁药店)的保健食品销售额就已超过6亿元,也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本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但是,伴随着市场规模扩大而来的,是保健食品行业乱象丛生。为了获取利益,一些不法商家经常给普通食品披上保健功效的外衣,有甚者更是将保健食品当做具备疗效的神药。特别是针对老年人,一些保健食品销售人员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保健品治病功效,并以冒充“三甲医院名医”等手段诱使老年人盲目购买。今年7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就成功查处深圳天预健康科技开展保健食品“会销”违法行为。该公司利用免费聚餐、赠送旅游和礼品等方式吸引近百名老年人到会,现场借助专家讲课、老客户体验发言、现场优惠促销等“会销”惯用手段,向与会老年人推销其代理的某品牌灵芝孢子粉、孢子油等保健食品。现场讲课及宣传内容含有疾病治疗效果,并虚构原价吸引老年人高价购买其保健食品。其赠送给老年人的礼品更含有一批“三无”产品。
为了全面摸清深圳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发展及质量安全防控底数,为科学监管、精准施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2020年组织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开展了《深圳市保健食品行业分析报告》课题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剖析了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8个潜在因素,并从7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为深圳保健食品行业“问诊把脉”。
近两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辖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两轮次全覆盖的飞行检查,累计检查条款1300项次,包括生产者资质、进货查验及原辅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产品标签、说明书、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召回、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自查等项目。在特殊食品经营环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130家次特殊食品(含保健食品)销售企业开展了飞行检查,累计检查条款1491项次。
通过对深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近3年的检测数据分析,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现,企业重要原材料质量不稳定会直接影响企业最终的产品质量。为从源头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该局组织开展了《深圳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材料质量控制风险清单》编制工作,通过标准化表格调研和专家现场调研两种方式,将深圳全部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近3年采购、入货、备料、存储、制作、检验、出库等全流程的资料与产品执行标准、注册工艺流程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找出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原辅料采购、原辅料进货验收、仓库储存管理、成品检验、检验人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高风险点。
该监管模式包含了系列创新举措,其中有:建立原料、辅料的内控质量标准;采购的原辅料向供应商批批索取有效的检验报告,并定期索取第三方检验报告;建立原辅料验收逐批感官检验、卫生及关键质量指标检验制度;健全产品主要功效因子、功效成分的检验能力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制定不稳定的原辅料储存期、储存条件的管理规定,对不稳定功效成分的原料定期检验功效成分变化情况。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