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消费品质量安全 > 各地质量信息 > 正文
中经搜索

“浙”里消费真放心

2021年10月21日 16:32   来源:中国质量报   

  □ 记者 曹吉根

  扩大消费是促进内循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消费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全面铺开放心消费单位创建、无理由退货、消费投诉先行赔付等消费者保护工作,基层市场监管单位根据省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主动作为创新,涌现出很多好典型、好经验。

  宁波:实行无理由退货商家数量过万、模式升级

  服务商家预付卡7天无理由退卡,百货公司延长无理由退货期限,连锁商家提供异地退……记者近日从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无理由退货成为宁波主流商家的“标配”服务,实施商家已发展到13141家。

  在工作推进中,宁波坚持量化、亮化并举,无理由退货单位标识和承诺在经营现场统一亮化,执行情况纳入量化考核,作为评定放心消费单位基础条件。为发挥商圈主体作用,在全市51个放心消费商圈(街区)全部推行管理者首问和赔偿先付机制,在商圈放心消费服务站设立先行赔付基金。

  越来越多的宁波商家认识到,无理由退货不仅是给予消费者的保障,更是向市场展示品质自信,不少商家尝试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无理由退货“升级版”。东部银泰城60家门店施行15天无理由退货,红星美凯龙宁波商场执行30天无理由退货。以银泰百货为代表的46家龙头企业,率先承诺在长三角区域内执行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鄞州区在美容美发行业62家商户试点预付卡7天无理由退卡,给“冲动消费”后悔机会。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还依托“放心工厂”建设,将无理由退货承诺由消费端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已有517家工厂承诺执行“厂商一体”无理由退货。

  南浔:放心消费带火乡村欢乐游

  “石淙这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惊喜,遍地是花,让我眼花缭乱;到处是放心消费,让我买得安心。”从上海带孩子过来玩的吴女士笑着说。南浔区市场监管部门为助力花海景区乡村游发展,在石淙开展放心消费示范镇创建活动,让这里游客越来越多,投诉越来越少。

  今年石淙乡村游接待总游客量突破45万人次,带动小龙虾销售超5万公斤,其他特产销售超过1000万元,但收到消费投诉累计只有12起,已全部圆满解决。

  游客来了,有不少村民都用自家门面开起小店,卖起了土特产。石淙市场监管所专门对此类店铺开展了整治和规范,消除了商品标价随意、标识不清以及“三无”产品掺杂等现象。

  在放心消费示范镇创建中,石淙建成放心消费单位67家,实行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1家,景区内6家商家已加入放心消费诚信联盟。同时,在游客中心设立投诉受理窗口,投诉2小时内快速处置。

  因为卖丝巾的店家对贾女士提出的无理由退货响应不够积极主动,该店被取下放心消费牌7天以示警告,这让贾女士大为感动。她回到吉林四平老家后,专门快递锦旗致谢。

  “‘放心消费单位’牌子带来了好生意,再忙也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可不能拖了后腿。”花海景区“一亩田”农庄的老板娘说。

  平湖:探索利用共享法庭化解消费纠纷

  平湖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数字化改革效应,结合诉源治理在消费维权领域搭建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

  该局与平湖市人民法院签署了关于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和框架协议,合作搭建诉调对接调解室、设立共享法庭e站。共享法庭采用在线形式,对行政不能达成调解的复杂纠纷进行法律审查,支撑行政调解权威。

  今年暑假期间,一家水上乐园突然停电,引发数十名游客要求退票的群体维权事件。平湖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联合景区管委会共同约谈经营者,要求经营者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其间,经营者提出诸多法律抗辩意见,不同意接受行政调解。该局立即与平湖法院启动对接,通过共享法庭在线开展法律审查。

  平湖法院法官在线对该纠纷的主要事实进行审查,及时向平湖市市场监管局反馈法律意见,打消了该经营者企图以诉讼拖延解决问题的侥幸心理,最终35名投诉人顺利退票79张。

  上城:加快应用数智技术赋能“放心消费”

  今年以来,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利用揭榜挂帅“浙江市场在线—消费者权益一体化保障”项目契机,积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放心消费”建设,至10月15日,已引导全区5460余家商户入驻“放心消费在浙江智慧平台”。

  在工作推进中,上城区根据地处杭州核心城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数量多的特点,把综合体作为工作重点,要求综合体管理单位重视应用智慧系统,组织商户主动申报入库上线,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把接入“浙江外卖在线”平台“阳光厨房”的餐饮单位、接入“浙食链”“浙冷链”系统的食品销售单位,纳入“放心消费”创建单位的范围。

  此外,上城还将“12315消费纠纷和解通道”引入“放心消费智慧平台”,实现经营主体公开承诺、诚信经营、社会评价、消费投诉、历年放心消费单位后评价结果、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应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