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市场监管总局将探索完善网络交易平台监测机制

2021年11月26日 07:29   来源:法治日报   

  □ 记者 万静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一批打击网络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

  今年7月初,有媒体反映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力量调查核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督促网络交易平台核查经营者资质、清理整顿虚假广告宣传信息,依法严查相关违法行为。

  制假售假形成“一条龙”

  网络上出售检验检测报告的生意甚是红火,俨然形成从制假售假,到知假冒用再到叫卖吆喝吸引不法商家前来购买的广告宣传“一条龙”服务。在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件中,就不乏平台内经营者或中介公司涉嫌冒用检验检测资质、伪造或变造检验检测报告、发布虚假广告宣传信息等案例。

  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多数商家为了符合电商平台要求和证明其产品“信得过”,会在商品页面贴出各类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一份合格的检验检测报告是进入电商平台销售的“敲门砖”。

  广东省东莞市环测通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其商品信息“检测报告办理食品服装箱包玩具家居电子电器产品CNAS/CMA质检报告”和“办理LED灯室内灯防爆灯CMA质检报告电源电子电器ROHS环保检测报告”中,使用证书编号为“201919013451”的资质认定证书,经调查该证书系该公司伪造后发布在淘宝网上。

  有制假售假冒用的,就有配套吆喝售假的。

  福州优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淘宝网店“优测信息——CMA检测”上发布的商品服务广告中含有“软件检测报告包通过”等内容,虚构商品服务效果,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被当地市场监管机关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同时处以广告费用3倍罚款。

  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网信等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全面排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截至今年10月底,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首先在开展网络交易平台监测与专项检查方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取得不俗“战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19.3万家自建网站和重点平台实施关键字监测。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专门编制监测监管实用指南。

  其次在压实网络交易平台主体责任方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审核平台内经营者检验检测资质,合计核验平台内经营者48万家,核查销售信息1195万件,处置违法违规经营者2321家。

  在清理整顿虚假广告宣传信息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督促相关平台对2702家含有相关违规宣传信息的平台内经营者进行处置,涉及虚假广告宣传308件。

  同时,在加强政府部门查询信息与网络交易平台数据互通方面,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平台”检索查询自2016年以来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出具的18.2亿份检验检测报告信息。

  在强化责任追究和行刑衔接方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网络交易平台冒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伪造或者变造检验检测报告案件13起,查处虚假广告宣传案件14起、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违法违规案件4起,移送公安机关相关案件4起。

  强化检验检测市场监管

  针对鱼龙混杂的行业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开始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从2018年9月起,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认证检测乱象”专项整治。

  今年7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接连发布两份文件,《关于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及《关于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及其所在法人单位资质认定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在打击网络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并对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报告内容明确具体要求。

  上述两份文件的公布与正式实施,无疑进一步加强了对检测行业的监管。检测行业乱象将无处躲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为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大多数电商平台要求商品在上架销售前提供质检报告。依据民法典及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及人员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的民事责任。情节后果严重的,还要对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7月8日,对“部分网购平台可购买质检报告”,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的专项整治行动。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探索完善网络交易平台监测机制,持续强化线上线下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全面提升监管效能,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