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5日讯(记者 佟明彪)为遏制网售领域假冒伪劣行为,推动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落地见效,日前,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联合10家平台企业向社会各界郑重发出倡议:网售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码”上行动。
在倡议活动上,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邓志勇指出,随着网络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低价低质无序竞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消费侵权等问题时有发生,既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切身利益,又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为净化网络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选定10种涉及安全、贴近民生的重点产品开展赋码核验试点工作。各方要共同推动网售产品赋码核验取得实效,尤其是生产者、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码制机构要厘清赋码、验码、亮码责任链条,干好“份内事”,守住“责任田”。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王胜利详细介绍了开展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的实施路径和各方主体责任,他指出,本次试点,目的就是打造生产源头赋码、平台验码亮码、消费者识码用码新机制,通过“码”上辨真伪、溯源头,遏制“货不对板”、假冒伪劣等问题,推动构建多方协同共治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10家平台企业在活动中发出三项倡议:
一是坚守社会责任,积极推进落实。遏制网售领域假冒伪劣行为,保障人民群众消费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筑牢网售产品质量安全屏障,构建安全放心网络消费环境,是平台企业和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平台企业和社会组织要认真履行好这个责任,积极参与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以高标准引导企业合规守信经营。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务求取得实效。平台企业和社会组织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行动起来。在验码方面,通过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明确赋码产品入驻核验要求,建立自动化核验体系,与码制机构交叉核验产品信息,督促引导平台内经营者自觉售卖赋码产品;在亮码方面,会同平台内经营者亮码于产品页面,并做到动态更新;在日常管理方面,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务求赋码核验机制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三是促进协同共治,营造良好生态。开展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需要多方参与,协同共治。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10家平台企业提醒重点产品生产厂家,要为网售产品质量安全把好第一道关,务必做到质量合格、“源头赋码”,确保赋码信息真实完整,以备验码检查。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自觉养成识码用码良好习惯,提升识假辨假能力,维护好自身消费权益。希望通过社会多元参与,共同筑牢网售产品质量安全坚固屏障,构建安心、放心的网络消费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