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一个企业,坚持正大光明,坚定以德取得,坚守善良真诚,会走得更远。
刚刚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指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也有这种现象:一些民营企业寿命较短,不可持续;有的民营企业一度干得很大,但稍纵即逝,如流星划过,令人惋惜。有关部门统计“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加,但这个数字如动态的流水,数量虽大,但健康长寿者少。如何增强现存民营企业的生命力,让民营企业做得更大,走得更远,意义不言而喻。
位于山东烟台莱阳的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1983年起步于只有几个人的乡镇物资站,后来成为小小的植物油厂,历经四十多年持续发展,呈现出更加生机勃勃的力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花生油,为本地和更多地区农民创造农耕致富的机会,持久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标杆,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企业。鲁花的生存之道、发展之路是怎样的?内含什么样的玄机和奥秘?最近以来,深入企业调研,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其文化,追寻其历史,思考良久,颇有心得。
鲁花人创立了《球体核心论·人生定位之道》,叫响并一直恪守着他们的道德文化。提炼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赋予现代企业管理特色的鲁花道德文化,赋予这个企业异乎寻常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让人感受到真正的“道”与“德”的神圣,感受到“讲正气、走正道”的力量。
正大光明,心存真诚, 是鲁花立足社会的底色
鲁花人认为,正大光明是最好的“道”,也是最好的“术”,是大道之源、百术之根。
多年来,他们确立了“产业报国,惠利民生”的企业宗旨,提出“先爱是鲁花人的向心凝聚力,创新是鲁花人的发展提升力”的行动纲领,凝练“明道多德,利人为公,先爱他人,以德取得”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了属于鲁花自己的企业精神、行为准则、战略经营之道和“鲁花八荣八耻”。他们有自己的员工誓词“我是一名鲁花人,我深深地爱着鲁花”,有感恩词“谢天谢地,不忘祖先,孝敬父母,敬偎圣贤”。这个“偎”,鲁花人的理解是:尊敬圣贤,依托圣贤,恭敬地把圣贤作为效法的榜样,就像时时依偎伴随在圣贤身边一样。鲁花人的“新二十四孝”具体而实在,包括记住父母的生日和年龄、经常给父母剪指甲洗头洗脚等等。
鲁花人大力倡导做人要讲良心。什么是良心?他们认为:良心就是恻隐之心、善良之性、是非之识,“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就是鲁花人坚守的良心,是鲁花人信守的道德。
鲁花人看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忠”。他们认为,“忠”的本质就是报答,鲁花人要始终以热爱祖国、忠于国家、忠于民族、造福社会为己任。同时,真诚在心,坚守良心,就是对父母和长辈的“孝”,对中国农民的“仁”,对中国食用油行业的“义”,对中国家庭的“礼”,对竞争对手的“智”,对合作伙伴的“信”,要以此赢得农民的依赖、竞争对手的尊敬、合作伙伴的支持,赢得亿万家庭的喜爱。“要让所有与鲁花交往的人、交往的企业以及合作伙伴都因鲁花而受益。”
鲁花人信奉《道德经》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推崇《论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他们认为,企业要成功,必须守规矩、守底线;企业要发达,必须要有崇高的精神和良知。他们这样理解人生:你不断地付出爱心,贡献价值,就能成为一种正能量,能够感化和凝聚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合作、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的生命轨迹,一步一步引导你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鲁花人也坚信《中庸》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他们这样认知:心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心诚是做人的原则,只有天下极其心诚的人,才能发挥自己的本能。他们倡导光明正大地做人,遵纪守法地赚钱,恪守“不搞歪门邪道,不取不义之财,不染贪污腐败。”他们认为,不义之财虽然来得快,但以后失去的要远远多于所得到的,会受到道德规律的惩罚。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鲁花,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东西备受推崇,如勤俭、廉洁、做事尽力,如寡物欲、忌挥霍、不贪占,如知其雄、守其雌,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居下流者纳百川、纳百川者成沧海,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先爱他人,以德取得, 是鲁花发展制胜的智慧
鲁花人信奉老子《道德经》中“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道理,倡导“先爱”。他们提出:“爱己先爱人,做事先做人”“为他人就是为自己,为自己必须利他人”“有自己必须有他人,有他人才能有自己”。要抱着“先爱”的思想去关心人、帮助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鲁花文化倡导爱国家、爱社会、爱农民、爱消费者,对内爱企业、爱员工、爱合作伙伴。四十多年来,鲁花领导者一直强调,在决策发展中要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农民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员工利益,在此前提下再考虑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决不能单纯地、片面地追求企业赚多少钱。
鲁花人强调“要合理地取得”“不取无德之得”。他们说,以德取得,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鲁花人要通过践行道义、遵守公德,通过坚守正道、规范经营,始终把农民和消费者当成上帝,多研发高品质、有益于健康的产品,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从而赢得市场。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私自利思想一度猖獗。在鲁花,推行“先爱”理念并非完全畅通无阻。对此,鲁花领导者坚定地说:“我们有些同志接受不了这种‘先爱’的观念。在鲁花公司你就必须得接受它,不接受就要成为一个落伍者。你若是违背了这个‘先爱’的观念,总有一天会掉队,是要被淘汰的。”多年来,鲁花上上下下形成了共识:付出的越多,越是想着别人,其实就越能成就自己。鲁花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仅新冠疫情期间就带头捐助20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与救治。在鲁花深厚的道德文化土壤中,孕育出许多感人至深的员工故事。
鲁花文化倡导多换思想少换人,“先爱他人”也体现在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坚持“以德服人、以诚待人”的人本理念,强调鲁花是一个大平台,也是一所大学校,要用学校的方式培养人,用军队的方式管理人,用家庭的方式温暖人。领导者反复讲,要明白人无全能、物无全用的道理,进了鲁花门就是鲁花人,就要善待他,纵然有毛病,也要千方百计地感化他、教育他,让他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成为合格的人才。领导者一针见血地告诫中层以上干部:“领导能力的大小体现在能否改变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上。”
辩证思维,微妙玄通, 是鲁花做大做强的秘笈
鲁花人执着地重视和研究哲学。他们认为,辩证法是高深哲学,学好辩证法,用好方法论,讲多样性、对立统一、辩证思维,会终生受益。
鲁花人研究辩证法,不仅挂在嘴上,更多付诸实践,用心体味和深悟。他们倡导学习易经思维,用易理指导工作。他们认为:《易经》思维本质上是变化的思维、转换的思维、从有形悟无形的思维,易经的奥妙就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他们坚信,鲁花文化与这些易理是一脉相通的,学道、悟道、用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终身的修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说到辩证法,世人皆知一分为二,而鲁花集团三十年前就讲四句话:“一分为二,二合为一,亦一亦二,一以贯之”,从而形成一个思想体系。鲁花集团这四句话包含着深邃的道理,既各自独立,又互为支撑,是系统思维的生动诠释。
鲁花领导者创立了《球体核心论·人生定位之道》,精心设计阴阳八卦图,阐释做人做事做团队的方法,要求每个人都能学会用对立统一的法则来做好人生定位,既要做正三角的顶点,还要做倒三角的低点,只有运用系统思维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融入团队,形成球体,做成核心,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领导者在员工文化培训时,有这么两个专题讲座:《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成功的指南针》《辩证法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强调价值观与辩证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鲁花人创造性地提出:“不于与人竞争,敢于与无人竞争”。其基本内涵是:不必特意地、刻意地、挖空心思地去与别人竞争,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去做没有人能够竞争的事情。这无疑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竞争,是一种超越自我、超凡脱俗的竞争,是竞争精神与辩证思维的相得益彰。
守正创新,识变应变, 是鲁花永葆活力的法宝
在鲁花,创新与爱心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精髓,构成集团的定位和行动纲领。鲁花这些年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在坚持爱心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鲁花要求中层以上干部,要正确把握不变与变的规律。什么不能变?爱心不能变,利人不能变,真诚不能变。什么要变?思路要变,方法要变,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梦寐以求地想创新,这个创新就是变。
鲁花有一句口号:“做人谦虚谨慎,做事务实创新”。鲁花人要想干、会干、实干、巧干,怎样巧干?巧干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巧干。他们一直在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人才团队的创新,产品研发的创新,生产运营的创新,市场营销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创新,财务管理的创新,文化建设的创新。通过创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花落鲁花,5S纯物理压榨工艺获得成功,全黑豆酱油和自然鲜香酱油技术领先,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降低了成本,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搞质量管理的人经常说一句话:创新与质量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鲁花人以创新促质量,以质量保创新。一直以来,鲁花恪守质量、追求质量,鲁花领导者反复强调说:“我们在质量上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麻痹思想,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全军覆没,所以要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责任感,时刻关注产品质量。”厂区内,“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产品的灵魂”最为醒目。
明道多德,行道有神, 是鲁花如影随形的护佑
一个人,一个企业,立于天地之间,存身大千世界,立得正,行得端,必定会有吉祥的前程。这不是迷信,而是因果。民间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有蕴含其中的道理。
鲁花领导者引用《道德经》中“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和《尚书》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是怀”的话,告诫各级管理者:“道德是资本,而且是最重要的资本。”
鲁花人认为: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道德文化,这是精神支柱。多年来,鲁花坚信“顺应自然,常德不离,只有尊道贵德的人和企业,才能生机无穷”。他们运用道德文化创业实践,以德载道,以道厚德,坚定传承道德文化。
鲁花人形成了共识:得道德者得天下。人生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是培育自己的品德,这是建功立业的基础。一个人没有道德就是一无所有,有了道德就能蓄聚力量。在鲁花,学习研究道德文化的热潮一直在持续,《易经》《道德经》《中庸》《论语》《大学》《尚书》《了凡四训》《三字经》《弟子规》都是道德文化学习的教材,每年在干部员工中进行轮流培训学习,每天都有《易经》《道德经》等传统典籍的晨读,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多年来,鲁花一直设立企业文化办公室,老子、孔子、庄子、孟子是鲁花人心中的先贤。
什么是道?鲁花人认为,道有天道、人道,天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人道则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人性,包括儒家文化提出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具体来讲,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贪污腐败、奢侈浪费、损人利己、恃强凌弱及一切违背天理道德的行为都是败德;勤业节俭、忠诚孝悌、利人为公、为人民服务等一切符合天理道德的行为都是积德。鲁花人提出,要遵循天道、地道、人道等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领鲁花取得持续不断的发展。
鲁花人坚信,心诚是上天赋予人性的应有之义,只有心诚才能无妄,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然条件。最高的心诚可以预见未来,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避免,正如《道德经》所讲的“微妙玄通”,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能顺势而为。
多年来,鲁花倡导产业报国、利人为公,把“道”与“术”结合起来,以“道”指引“术”,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达到理想的境界。告诫员工、管理层: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为自己而生存,也是为父母、儿女、他人、企业,为整个国家和社会大众而生存。我们要满怀激情,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敢于担当责任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明道。明道就会多德,行道就会如有神助,人生理想就容易实现。
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积淀,鲁花人再提“六个大”你就会觉得顺理成章、完全在情理之中了:追求一个大目标——提高人类生命质量;贯彻一个大纲领——传承先爱创新文化;服务一个大上帝——保证消费者都满意;发展一个大同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抓住一个大根本——创立企业美好信誉;夯实一个大基础——严格产品质量管理。
《先爱天下》是鲁花人自己的企业之歌。歌中唱道:“我们来自胶东实诚的人家,我们捧出良心栽培的鲁花,做人纯正无瑕,做事岂能掺假。我们以德取得,把苍生报答……”在四十多年的实践中,鲁花人逐渐形成了如此共识:道德是做人根本,是无形资本,是生生不息之道。
鲁花现任董事长孙东伟感言:“道德文化是鲁花的灵魂,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鲁花创始人孙孟全则预言:“道德文化的竞争必将成为未来最根本的竞争。”
后记
“滴滴鲁花,香飘万家”。许多人知道鲁花,是从这句经典广告词开始的。
于是,在莱阳,在烟台,在胶东半岛,在齐鲁大地,人们自豪地说:“咱们鲁花,牛!”鲁花,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一批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用着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民种出的花生,以土生土长的中华道德文化,汇集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智慧,走出了一条食用油产业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走进鲁花,思考鲁花,研读鲁花集团创始人孙孟全先生的著作《鲁花生生之道》,感受其家国情怀、管理才学、人生智慧和哲学功力。从这本民营企业家以毕生实践诠释成功之路的真诚朴素的黄宝书中,可以提炼四句话:道德是根,文化为魂,易经如神,真诚立身。著名学者楼宇烈如此说:“其见识之高之广,见解之深之新,集合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赋予了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示范意义。”
孙孟全先生谦逊低调,他说:“我自己谈不上有多大能力,只是在实践中悟到了一点东西,鲁花能做出优质油是因为有爱心和创新。”
正大光明,心存真诚,是企业立足社会的底色;先爱他人,以德取得,是企业发展制胜的智慧;辩证思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秘笈;守正创新,识变应变,是企业永葆活力的法宝。道德文化已深深融入鲁花的经营理念与日常管理之中,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
滴滴鲁花,香飘万家。沁人心脾的,不仅是胶东大地的优质花生油,更是齐鲁大地上鲁花人的道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