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维权难?法院建议保存好凭证
谨慎购物
预付式消费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优惠的同时,也常因商家倒闭或“跑路”,给消费者带来损失。11月1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发布会,介绍预付式服务合同纠纷审理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彭勇、黄乾、印强
预付式消费争议集中在预付款退还条件等方面
一直以来,教育培训、美容美发、旅游和健身等行业均是预付式消费纠纷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涉及餐饮、网购、网络游戏、汽车行业等新兴生活服务领域的案件数量也逐渐增多。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的认定、预付款退还条件等方面。
此外,与其他民商事纠纷相比,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纠纷个案标的额较小,多在2000元至30000元不等。2019年此类纠纷平均涉案标的额6752元。因为此类案件标的额不大、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较高。2020年1月至9月,广州法院受理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纠纷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的比率达30.4%。
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纠纷涉诉当事人较多。商家通过向社会公众发放预付卡的方式,广泛吸纳会员,一旦商家的经营或服务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辐射效应,导致众多消费者抱团维权,引发群体性诉讼。以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为例,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有47家经营单位涉及到10人以上的纠纷。
法院建议:服务内容、金额、期限等写入书面合同
广州中院副院长姜耀庭介绍,广州中院通过梳理近年来广州法院预付式消费案件情况,发现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虚假宣传、滥用格式条款、诱导消费贷款等违规行为。
在涉预付式消费纠纷中,消费者通常面临维权举证难的问题。由于商家无证发卡、无照发卡、随意发卡的情况较为常见,加之部分经营者不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或以口头方式约定合同重要内容,因此当发生纠纷时,消费者难以举证,陷入维权窘境。
对此,广州中院建议消费者自身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求经营者将服务内容、项目金额、使用期限等核心条款通过书面合同予以固定,并保留相关支付凭证、合同等重要证据。
(责任编辑:佟明彪)